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最新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某综合办公楼从策划筹建至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实际造价管理工作,收集来自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的真实资料。结合理论对该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在目前的招投标体制下,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是大多数常规工程采用的评标方法,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施工单位为了获取中标的机会,往往在投标时不计成本的报低价,而这有可能导致在未来的施工中无利可图,为了保证低价同时又能获得最大收益,不平衡报价成为大多数施工单位投标报价时常用的手段,体现为时间不平衡和工程量不平衡,但这两种不平衡如何结合,不平衡度如何把握,施工单位在取定时没有定量的研究,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大概取定调整范围,这显然不利于确定最优报价。准确的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把数据定量的输入到模型中,通过Matlab或Lingo等软件进行数值分析得到最优解。当然,数据的定量需要科学的利用资金时间价值以及准确的判断工程量的增减,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标人的工程经验。若是能把经验和理论计算结合,不平衡报价就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中标以及在未来取得理想的收益。某综合办公楼委托A咨询公司制招标控制价、招标清单,在审核后总结出编制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在投标过程中出现很多使用不平衡报价的投标书,并且通过了评审。建设单位得知后对评审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质疑并向主管部门提出投诉,进行了二次评标最终选出中标单位。总结这两次评标中的问题和教训,为以后的招评标工作吸取经验。施工过程中引入B咨询公司(简称过控单位)配合建设单位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确定了工程变更的具体程序和方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控制变更大量产生及费用失控的措施制度。本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提供可行的方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