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WHO估计2005年全球有5800万人死亡。其中,慢性病是导致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不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的主要死因。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疾病谱已经开始发生转变,慢性病所致的死亡已占据死亡原因的前三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中青年作为社会的主流群体,在适应社会变革和竞争环境方面所承受的心理、生理压力不断增加,然而却往往忽略了健康投资。据统计,中国死亡率最集中的年龄段正在向30岁至40岁人群逼近。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然而,防控工作进展却相当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对慢性病的流行现状、疾病负担和卫生服务需求尚没有比较全面的数据。目前,广东省除了少数城市已经开展过局限人群的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外,尚缺乏全省范围的信息,特别是针对中青年人群健康需求方面的调查研究。为此我们开展本项调查研究,目的是从我省中青年人群特点出发,了解其慢性病现患状况、发病危险因素、疾病负担、卫生服务需求等,为有针对性地制定该人群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与构建和谐卫生服务城市提供详细的本底资料和政策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广东省部分城市15岁~60岁的常住人口。主要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惠州、江门、湛江、中山、河源、汕尾、英德等12个城市。2.方法:把广东省各城市按照GDP排序划分为发达、欠发达和不发达三类,在这三类城市中,采用非概率的判断抽样方法,抽取≥15岁至<60岁的人群10000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两周患病情况、两周就诊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等。共回收有效问卷891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2%。调查数据输入Epidata3.02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Pearson卡方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进行分析。调查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考核。研究结果1.广东省中青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有关影响因素如下:(1)患有≥1种慢性病患病率平均为33.30%,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2.91%,女性为35.52%,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x~2=6.574,P=0.01)(2)调查对象患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前十种疾病依次是慢性胃肠道疾病(9.2%)、长期失眠(4.5%)、慢性皮肤病(4.3%)、慢性鼻炎或慢性咽炎(3.8%)、慢性过敏性疾病(3.6%)、高血压(2.6%)、龋齿或慢性牙周炎(2.3%)、慢性眼睛疾病(1.7%)、长期腰背痛(1.7%)、胆结石或慢性胆囊炎(1.6%)。(3)并非所有慢性病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患病率随年龄上升而增加主要有慢性胃炎或肠道疾病、高血压和腰背痛。(4)不同职业人群常患慢性病的种类有所不同:脑力劳动者以胃炎或肠道疾病、失眠、慢性鼻炎或咽炎和高血压多见;体力劳动者则以口腔、慢性眼睛疾病和腰背痛为多见;学生主要患病为皮肤病和失眠。2.疾病负担及影响因素:(1)调查人群中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比例仅为26.1%,无任何医疗保险比例高达35.8%。(2)10.8%调查对象医疗费用占总收入≥8%,有43.1%的调查对象则对医疗费用支配情况不清楚。(3)经济收入与两周患病率和住院率呈负相关,与年就诊率呈弱的正相关。3.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1)两周患病率为26.8%;男性两周患病率(24.9%)显著低于女性(28.8%);15-19岁年龄组和55-59岁年龄组两周患病率最高。(2)两周就诊率为18.1%。女性两周就诊率为26.3%,显著高于男性的16.8%。两周就诊率远低于两周患病率。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6.8%。(3)年住院率为19.3%。随年龄增加,年住院率上升;职业方面,住院率最低为城市农民工和学生;男性住院率高于女性。(4)居民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的原因依次是医生技术好、离家近、价格便宜或设备好、医生态度好。(5)有68.5%调查对象表示居住地附近(步行1小时内)有医疗服务机构,但分别只有17.4%和13.4%的人对医院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表示满意。(6)只有53%的调查对象能经常获取保健知识,获取保健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报纸书籍。(7)有41.9%的调查对象健康体检次数<1次/年。有62.8%的居民希望得到定期健康体检服务。(8)卫生服务需求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有关。结论1.广东省城市中青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患病情况和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具有该人群的特点。慢性病患病率低于宋秀玲等于2004年度调查的广东省城乡全人口患病率(41.44%)。2.本人群主要慢性病干预方向为慢性胃肠道疾病炎等化系统疾病、长期失眠等精神方面疾病、慢性皮肤疾病,龋齿和慢性牙周炎等口腔疾病。3.样本人群对定期体检的需求率最高。4.年龄、性别、职业、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该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两周患病情况、就医情况、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应根据该人群特点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开展卫生服务。建议1.重点加强高发疾病防治工作,建立社区慢病管理模式。根据中青年这一特殊人群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坚持预防为主。2.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合理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形成城市卫生服务新格局和乡镇卫生院室一体化管理;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并向预防保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和卫生执法方面倾斜。3.深化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促进卫生资源和病例向基层流动;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城市社区卫生网络建设,为社会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廉价、优质的全方位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4.多管齐下,抑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扩大人群医保覆盖率,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医保范围,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6.紧密结合实际,提高卫生服务科研水平。加强全科型医学人才培养,加强社区医护人员在引导社区居民就医工作中的作用。7.构筑卫生服务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