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化石燃料燃烧所引起的严峻气候变化问题,使得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产生了浓厚兴趣。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存储与转化的技术(如电解水,燃料电池)则变得尤为重要。降低电解水和燃料电池中化学反应动力学所需要能量的有效方法是使用高性能催化剂。金属有机框架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新型晶态多孔有序材料,由于具有超高的孔隙率、较大的比表面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化石燃料燃烧所引起的严峻气候变化问题,使得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产生了浓厚兴趣。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存储与转化的技术(如电解水,燃料电池)则变得尤为重要。降低电解水和燃料电池中化学反应动力学所需要能量的有效方法是使用高性能催化剂。金属有机框架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新型晶态多孔有序材料,由于具有超高的孔隙率、较大的比表面积、配位不饱和的金属位点以及灵活的可修饰、可剪裁特性等优点,成为制备电催化剂的候选材料之一。本论文从MOFs材料的选择及合成角度出发,成功制备出MOFs前驱体,然后采用热处理方法成功得到MOFs基电催化材料,并对这些电催化材料进行结构形貌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Ni@CN电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氢析出性能研究。通过碳化Ni-MOF前驱体得到Ni@CN电催化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CV)对该材料进行Pt纳米粒子沉积。测试结果表明,当循环至3500圈时,该材料的氢析出性能与市售Pt/C(20%)的氢析出性能相当且稳定性较好,为Pt基电催化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思路。(2)Co@NC电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利用碳化Co-MOF的方法得到Co@NC电催化材料,并测试其氧还原性能、稳定性能和甲醇抗性。测试结果表明,过渡金属钴的掺入可以有效提升电催化材料的氧还原性能,对未来合成制备碳基非贵金属纳米催化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Co@NC-P电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研究。通过物理混合的方法得到Co@NC-P系列电催化材料,然后对不同比例的产物进行氧还原能力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Co-MOF与三苯基膦物理混合质量比为3:1的条件下,得到的电催化材料Co@NC-P(3-1)氧还原性能优异。
其他文献
本文以华北东部中二叠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露头、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选取了淄博博山、邢台沙巴沟和秦皇岛石门寨石炭-二叠系剖面进行了精细测量与描述,发现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纵向旋回性明显,二元结构清晰,是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特征。下石盒子组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与泥岩互层,单砂体厚度较小,粒度较小,且砾
基于地球介质中广泛存在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全波形反演在理论上具有获取速度以及各向异性参数的潜力。速度参数与各向异性参数都能够对地震成像、储层岩性解释产生重要影响。但各向异性参数的敏感性较差,常规全波形反演方法很难同时得到精确速度和参数模型。q P波数值模拟是声波VTI介质全波形反演的基本。本文比较了q P波正演的几种方程,并对模型测试。推导并完成了交错网格差分、PML边界条件增强正演的稳定性与边界
通过分析研究区大量的钻测井、岩心及实验数据,重点剖析烃源规模和质量,分析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由此对比研究区延长组油气来源。通过流体包裹体测温法结合地层埋藏史及热史分析,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并结合伊利石测年结果,佐证油气成藏时间的准确性。根据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原油成分、有效烃源岩厚度等进行烃源岩评价和资源潜力分析。结合油藏剖面图,对油气储集条件、圈闭条件及保存条件等成藏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明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坨764块沙四上亚段储层属于典型的深水浊积扇辫状水道沉积,石油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但是储层整体非均质性强、埋藏深、厚度大、井点少、成岩作用复杂。在沉积、构造作用的控制下,最终导致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是成岩作用,因此论文从成岩作用角度,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包裹体分析、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碳氧同位素等手段,综合测井资料,对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成岩
神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该地区为潜在的资源勘探区,特别是上古生界太原组,是神府地区重要的产气层段。本文以研究区上古生界太原组储层为研究目标,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大量的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物性及压汞资料等实验数据,系统研究了神府地区太原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孔隙类型、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完成了储层四性关系
煤储层敏感性评价对于煤层气的开发至关重要。进行敏感性研究可以为煤层的损害机理分析提供依据,以达到预防伤害、优化后续的各类作业措施、设计保护煤层气开发的系统工程技术方案和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与常规砂岩储层不同,煤岩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煤层气开发具有独特的排采特点,现阶段常用常规油气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煤储层,需要针对煤储层的特性建立适合于煤储层敏感性评价的技术方法。本文借助室内实验,
近年来,世界各地范围内高温高压油气藏勘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温度可达150-250℃,压力为50-150MPa的大型高温高压油气田被发现,深层油气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突破发现与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基于储层电阻率特性的孔隙流体性质识别是储层评价的关键,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孔隙流体性质与地面常温常压条件下的性质差异较大,为提高深层油气储层评价的精度,需定量研究储层条件下的岩石
破坏性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得各国地震学家都在努力探索和研究抗震减灾的方法和手段。如今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震预警、地震灾情速报等在抗震减灾方面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地震预警系统开发与布设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地震预警技术的关键是利用P波阶段的有限信息快速确定震源参数,强震动数据凭借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宽频带响应、大动态范围的特点,在地震P波监测拾取、预警震级、震中的确定以及震后烈度场快速确
储层岩石裂缝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与运移通道,开展裂缝发育分布规律研究对于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区历经多期构造运动作用,裂缝发育期次较多、分布特征复杂,亟需开展裂缝量化预测为井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参考。目前在裂缝量化预测领域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探索,但现有的裂缝预测方法仍然存在较多不足,比如对裂缝发育的多期性考虑较少,裂缝预测地质模型简化程度较高等问题。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车排子西
聚乙烯是世界合成材料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产品之一,因其优异性能,国内外对此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其生产、加工和储存等过程中,由于聚乙烯粉尘在管道运输过程中因摩擦、碰撞等原因产生静电火花,极有可能会发生粉尘燃爆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本文选取聚乙烯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方法研究聚乙烯的最小点火能和最低着火温度,为聚乙烯粉尘的爆炸敏感性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研究主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