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有关市场调查显示,全国产地初加工采用硫磺熏蒸的中药材及饮片约有30种,储藏过程中需硫熏的有60多种,还有更多中药材以硫磺熏蒸达到颜色鲜艳、美观的目的。由于缺乏监管,加之成本低廉,在中药材加工行业中,硫磺熏蒸已经成为一种滥用的趋势。“十一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药有害残留检测技术标准平台”样品的研究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大约有150种中药材及饮片采用硫磺熏蒸,并且硫熏方式不当,没有规范,其中约20种中药材及饮片在产地加工过程中普遍采用此种熏蒸方式。中药材经过硫磺熏蒸后,亚硫酸盐、焦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等以钾、钠、钙等元素多种形式存在,国际惯例其毒性及残留量以二氧化硫或亚硫酸钠计。中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最早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附录,2010年版继续收录,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进行了修订完善。该法为蒸馏-氧化还原滴定法,此方法具有简便、低成本的优势,但专属性不强、准确度欠佳,有时会出现假阳性干扰。本课题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正文项下增加二氧化硫检查项的10个品种,牛膝、粉葛、天冬、天麻、天花粉、白及、白芍、白术、党参、山药,按照法定方法进行了检验,初步掌握全国范围内中药材硫熏状况;为提高亚硫酸盐测定方法的专属性、准确度,创新一套专属性强、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的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的检测方法;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硫磺多为石油裂解加工的副产品,而石油的裂解或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多环芳烃类物质,且硫磺中含有砷、铅等重金属物质,可能在熏蒸过程中污染药材,因此有必要探讨硫磺熏蒸前后中药材中重金属以及多环芳烃残留量的变化。研究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方法,共完成1262批次样品的检验,样品覆盖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涵盖中药饮片批发、零售和医疗使用单位,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改进了现版药典检测方法,建立了高灵敏度、高专属性的离子色谱检测法;选定牛膝、党参、山药、白术各一批,同时采用酸碱滴定法、碘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进行测定,对比研究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制备了控制条件下的硫熏阳性样品,并选择白芍、党参、山药等未经硫熏及二氧化硫超标的样品进行了对比测试,对比硫磺熏蒸前后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多环芳烃类有毒物质的变化。结果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一增补本收载的法定方法对样品进行了检验,参照第二增补本的限量要求,2013年总体合格率46.9%,2014年总体合格率86.3%。可看出,自2013年12月1日《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正式实施以来,市场合格率有一定提高,但结果仍不理想。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文献的基础上创新了一套专属、准确、灵敏、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的检测方法-离子色谱法,并作为辅助技术手段,有效用于亚硫酸盐检测的假阳性检查。本方法即将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附录。从检测方式与效率、灵敏度、专属性等方面对酸碱滴定法、碘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进行比较;碘滴定法和酸碱滴定法,因滴定原理不同,可能导致不同药材品种随水蒸气蒸馏出的化学成分对滴定结果产生干扰不同,有必要对不同药材品种逐一进行方法学考察,或者采用离子色谱法等色谱方法进行验证。按照《中国药典》附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中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硫熏前后中药材进行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测定,检测指标为铅、镉、总砷、总汞、铜,结果表明硫熏前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没有明显变化;首次建立了中药材中16种多环芳烃的测定方法,以相应同位素为内标,以固相萃取方法净化样品,GCMS法测定,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法灵敏、可靠,测定结果表明硫熏前后多环芳烃残留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本课题对硫熏历史、毒理药理评估、使用情况及法规情况进行了全面综述,对检测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优化了离子色谱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收入《中国药典》。检测全国有代表性的样品千余批,基于数据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估,提出了监管建议,有效净化市场秩序并引导市场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