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定位的不同,对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我国面临严重的碳排放压力,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相关研究表明,协调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定性研究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作用机理;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根据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借鉴相关文献基础上,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四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法、熵值法、综合指数法测算云南省2010-2018年及2010年、2015年、2018年16个州市低碳经济和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运用障碍度模型分别分析影响低碳经济和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通过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2010-2018年间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动态研究;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对16州市的耦合协调进行空间聚类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两者之间的双向关系;应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问题,结合国内外经验及云南省特点提出促进云南省低碳经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两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得出的以下结论:
(1)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通过经济增长、改进低碳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等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迫使建设用地利用结构及方式的改进,通过增加建设用地的经济、技术投入及生态保护,进而促进建设用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通过优化居住区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布局,降低碳源,增加碳汇面积,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从时间上看,2010-2018年云南省低碳经济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0.29777增长到2018年的0.40124。从空间上来看,相对高碳经济地区主要集中在滇中、滇东北、滇东南;相对中碳地区主要集中在滇西南;相对低碳经济地区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北,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条件相符合。通过障碍度模型可以看出,影响云南省低碳经济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房地产投资量、工业固定废物处置率、森林覆盖率。
(3)从时间上看,2010-2018年云南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0.32621上升到2018年的0.78520。从空间上来看,相对集约地区位于滇中、滇西南;集约度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及滇西北。呈现出中部高、两边低的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分布较为一致。影响云南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建设用地利用率、建设用地人口密度、道路网密度、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
(4)云南省2010-2018年间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属于勉强协调阶段的州市有昭通市、普洱市、文山州、德宏州;处于初级协调阶段的有曲靖市、保山市、临沧市、楚雄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大理州、怒江州;处于中级协调阶段的有昆明市、玉溪市、丽江市、迪庆州。2010、2015、2018年16州市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且呈现上升趋势,空间集聚效应逐渐加大,耦合协调度的高水平区聚集在经济基础较好、区域合作较多地滇中地区,低值水平区聚集在产业薄弱、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较差且区域合作较少的滇西北、滇西地区。
(5)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两系统存在着长期均衡且互为因果关系。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得出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各要素紧密相关,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指标中,影响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投资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R&D经费占GDP比例;在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中,影响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建设用地地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建设用地地均从业人员数、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和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
(6)针对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高碳化、水电等新能源利用率较低、低碳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并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产业、清洁能源、碳汇优势,建议从建立低碳产业体系、发展水电等新能源结构、提升低碳技术创新、发挥碳汇潜力等方面进行提升;针对云南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严重的土地不足、土地浪费、因自然、经济因素差异造成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建议推进城市均衡发展、完善建设用地技术和管理考核机制、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盘活存量用地等方面提升;针对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云南省实际,提出低碳社区土地利用模式、低碳产业园土地利用模式和低碳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从微观、中观、宏观上实现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
本文定性研究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作用机理;以云南省为研究区域,根据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借鉴相关文献基础上,从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土地投入水平、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四个维度构建了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法、熵值法、综合指数法测算云南省2010-2018年及2010年、2015年、2018年16个州市低碳经济和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运用障碍度模型分别分析影响低碳经济和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通过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相对发展度模型对2010-2018年间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动态研究;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对16州市的耦合协调进行空间聚类分析;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两者之间的双向关系;应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两个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针对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问题,结合国内外经验及云南省特点提出促进云南省低碳经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两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得出的以下结论:
(1)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主要体现在低碳经济通过经济增长、改进低碳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等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迫使建设用地利用结构及方式的改进,通过增加建设用地的经济、技术投入及生态保护,进而促进建设用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通过优化居住区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的布局,降低碳源,增加碳汇面积,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2)从时间上看,2010-2018年云南省低碳经济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0.29777增长到2018年的0.40124。从空间上来看,相对高碳经济地区主要集中在滇中、滇东北、滇东南;相对中碳地区主要集中在滇西南;相对低碳经济地区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北,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特征,空间格局与生态环境条件相符合。通过障碍度模型可以看出,影响云南省低碳经济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房地产投资量、工业固定废物处置率、森林覆盖率。
(3)从时间上看,2010-2018年云南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2010年的0.32621上升到2018年的0.78520。从空间上来看,相对集约地区位于滇中、滇西南;集约度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滇东北、滇西及滇西北。呈现出中部高、两边低的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分布较为一致。影响云南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建设用地利用率、建设用地人口密度、道路网密度、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
(4)云南省2010-2018年间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属于勉强协调阶段的州市有昭通市、普洱市、文山州、德宏州;处于初级协调阶段的有曲靖市、保山市、临沧市、楚雄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大理州、怒江州;处于中级协调阶段的有昆明市、玉溪市、丽江市、迪庆州。2010、2015、2018年16州市的全局莫兰指数均为正值,且呈现上升趋势,空间集聚效应逐渐加大,耦合协调度的高水平区聚集在经济基础较好、区域合作较多地滇中地区,低值水平区聚集在产业薄弱、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较差且区域合作较少的滇西北、滇西地区。
(5)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两系统存在着长期均衡且互为因果关系。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得出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系统各要素紧密相关,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指标中,影响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投资量、第三产业所占比重、R&D经费占GDP比例;在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指标中,影响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建设用地地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建设用地地均从业人员数、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和建设用地地均地区生产总值。
(6)针对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高碳化、水电等新能源利用率较低、低碳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并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旅游产业、清洁能源、碳汇优势,建议从建立低碳产业体系、发展水电等新能源结构、提升低碳技术创新、发挥碳汇潜力等方面进行提升;针对云南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严重的土地不足、土地浪费、因自然、经济因素差异造成的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问题,建议推进城市均衡发展、完善建设用地技术和管理考核机制、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盘活存量用地等方面提升;针对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云南省实际,提出低碳社区土地利用模式、低碳产业园土地利用模式和低碳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从微观、中观、宏观上实现云南省低碳经济与区域建设用地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