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汉娜·阿伦特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考虑劳动阶级解放问题的人,马克思对劳动的赞美颠覆了西方政治传统,使得这个时代与过去的时代都不同。尽管如此,阿伦特不接受马克思对劳动的定位,她认为政治行动是在人们通过劳动摆脱了生存性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的,而马克思的劳动观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成为劳动者。阿伦特从两个方面批评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即他忽视了劳动与工作的区分和加大了必然性对人的压制。本文旨在以劳动概念为核心,以阿伦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娜·阿伦特指出,马克思是第一个考虑劳动阶级解放问题的人,马克思对劳动的赞美颠覆了西方政治传统,使得这个时代与过去的时代都不同。尽管如此,阿伦特不接受马克思对劳动的定位,她认为政治行动是在人们通过劳动摆脱了生存性活动的基础上开始的,而马克思的劳动观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成为劳动者。阿伦特从两个方面批评了马克思的劳动观,即他忽视了劳动与工作的区分和加大了必然性对人的压制。本文旨在以劳动概念为核心,以阿伦特对马克思的劳动观的批评为切入点,探究马克思的劳动观的内涵和意义,为马克思的劳动观辩护。
理解马克思的劳动观,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出发。从哲学的维度理解:劳动不是人之外的,而是属于人的。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特性;从历史的维度理解:劳动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人们吃穿住行等生存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的维度理解: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也是所有商品交换价值的尺度。因此,劳动是无数经济学家寻找的,用于理解社会财富的共同属性。
在马克思的劳动观中蕴含着人性观、社会历史观和自由观的变革。首先,马克思的劳动观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把劳动异化的克服看作是人的本质异化的克服。其次,马克思的劳动观意味着从劳动的发展史中理解社会史,而不能从劳动以外的地方探寻社会史的规律和秘密。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历史,而不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创造了历史,也不是抽象的理性创造了历史。最后,马克思的劳动观认为劳动是自由的,人的自由的实现不仅不能远离劳动,反而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的自由是劳动的自由。马克思的劳动观进一步提出了实现人的自由的途径。
其他文献
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统观哲学史,尽管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一直拥有崇高的位置,并赢得“一切学科的女王”的称号,然而在20世纪西方出现了一股强大的反本体论思潮,语言哲学、存在论、分析哲学、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纷纷对其提出质疑,致使本体论哲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存亡危机,这也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思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巴迪欧正是在对这一时代问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哲学。面对当代资本主
人们总是希望去认识其所处的世界,追寻其生存的意义。正是对世界的认识、对意义的追寻,折射出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古希腊时期,人们所追寻的是自然界背后的永恒,且由于当时活动地域的狭小,因此,历史既无普遍性也无世界性。而当基督教以人类整体作为出发点去观照世界时,历史开始具有普遍性与世界性。但此时的世界历史只是神学意义上的救赎历史。到了近代,对世界的解释权掌握在了人自己手中。由此,维科肯定了人在世界历史中的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和批判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意识形态批判和剩余价值批判这两条主要研究思路,这两条研究思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都各有优长,但同时它们也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某些理论困难。资本权力批判作为切入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两条思路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从而深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批判。本文的核心工作是从权力的视角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权力的表现形式、实质内容
为马克思哲学平等观展开道德辩护既是科恩平等思想的重要维度,也是他为当代马克思哲学平等观研究所做的重要理论贡献。通过他的辩护,马克思哲学平等观的道德维度得到凸显,彰显出它特有的理论生命力。为展现科恩平等思想的重要贡献和真实意蕴,本文试图以道德辩护为视角探索科恩的平等主义思想,力图完整呈现他对马克思哲学平等观的“反思”、“重释”与“辩护”。基于科恩辩护的逻辑进程,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阐明科恩道德辩护的
如果不把现代性理解为一个“时间”维度上的概念,而把现代性看作是人类从传统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的“观念”和“价值”转向,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传统社会中的价值观念体系被人类依据主体的理性和自我意识所解构,同时又建立了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西方的现代性自确立以来就是一种个体的人试图完全依赖于自身的“主体”和“自我意识”来解释一切的价值观,现代性的本质即理性的逻辑和主体性原则。明晰了现代性的本质之后我们发现,人与自
美德伦理学是否具有一种道德客观性始终是学界所关注的问题。许多学者认为,美德伦理学并不具有道德客观性。对此,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则持相反的观点。她试图通过一种自然主义的目的论来证明美德伦理学所具有的道德客观性。她认为美德伦理学的道德客观性依赖于三个命题:(1)美德有利于其拥有者;(2)美德使其拥有者成为好的人;(3)美德的上述两种特征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前两个命题,赫斯特豪斯分别证明了美德清单、美德品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蕴涵着道德理论这一事实被很多学者所确认,比如凯·尼尔森、罗德尼·佩弗、G.A.科恩等。那么,马克思的道德理论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理论?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性质进行讨论正在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首先需要澄清的问题是:马克思是不是一位功利主义者?以亚当·沙夫、德里克·艾伦、艾伦·布坎南等为代表的学者,提出马克思的道德理论是一种功利主义。但这一看法遭到了诸多学者的反对,米勒通过对比马
从古典实用主义到新实用主义,在这一过程中涌现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和理论观点,前者的集大成者是杜威,后者最为人所知的代表就是罗蒂。无论是早期研究分析哲学,还是后来转向后现代主义,罗蒂一直以杜威主义者自居,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也会经常引用或者批判杜威的观点。但罗蒂对于杜威的哲学理论究竟是进一步发展还是有所歪曲,始终是人们争论的一个焦点。其实,从实用主义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实用主义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即使在
在我们的常识里,当相信的命题受到质疑时,作为负责任的认知主体,理应能为自己所相信的命题提供理由、为之辩护。然而,当为自己所相信的命题提供辩护、寻找能够支撑命题所需要的理由时,又不得不需要寻求另一个理由来为前一个理由辩护,如此一来,就踏上了一条寻找辩护理由的路途,无限后退、无穷无尽。知识论的回溯难题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既然我们的知识需要辩护,而辩护的理由又陷入了无穷倒退,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人能对
本文旨在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眼中的一个著名论题“塔克—伍德命题”(The Tucker-Wood Thesis)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塔克—伍德命题的反驳,进而实现对马克思哲学正义观捍卫的目的。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美国哲学家塔克和伍德先后提出的观点构成的“塔克—伍德命题”在马克思理论界引起轩然大波,其主张的核心观点“马克思并未从正义的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挑战了人们普遍认同的马克思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