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传统家训大多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教育子孙如何为人处世、治家立业。家训不仅陶冶了民族的性格,也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家训对人才培养,对社会、家庭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传统教育里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在中国教育历史上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全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归纳法等查阅文献资料,对家训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及其不随时间流逝而改变的教育精髓。全文主要有以下内容:一、前言部分介绍了家训研究状况,提出对家训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同时说明研究的创新点、思路及方法。二、说明不同学者对于家训的定义,以及家训的主要类型。将其按内容区别,家训可以分为:家教类、家仪类、家规类。三、梳理传统家训从先秦的萌芽时期到明清的鼎盛时期的历史概况;接着从国家、社会、家庭的需要来揭示传统家训能长期存在的历史原因。四、探析家训中的家庭教育特点:首先,教育目的具有道德性。家训中蕴含统一的内在本质性——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家训把修身养性和道德教育纳入伦理纲常的范畴,以“合乎礼义”的儒家思想规范日常言行,这种道德性是家训的最终目的;其次,教育内容具有丰富性。家训中的伦理教化思想体现在以孝为道德的核心,在立志、读书、为官、交友、治家、节俭等各个方面进行修德进业,对人的教育具有全面性;再次,教育形式具有感染性。家训是一种生活化的教育,寓教育于家庭生活是家庭教育的内在要求;最后,教育实施具有强制性。家训是一种家庭教育规范性的表现,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家庭教育。五、指出家训中存在的合理教育思想:是一种人格的教育、是一种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规范的教育,同时指出其受历史局限带来的教育缺陷。六、家训给我们今天家庭教育的思考。每个家长必须提高家庭教育的意识,家庭教育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同时家庭教育应进行相关立法,使家庭教育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