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报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为广泛的一种传媒方式,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美国的主流媒体之一《纽约时报》的涉华新闻报道也自然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是回顾发现,以往大部分研究都是选取政治新闻或金融危机、罢工等轰动事件作为分析对象,对新闻主旨的探讨在语料选择上不够全面。
名物化是非常普遍的语法隐喻现象,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外四大主流语言学派都就此研究进行了考察,然而只有系统功能学派为名物化的详尽和系统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理论框架,并成功运用于科技语篇的研究。基于韩礼德对科技语篇中语法隐喻的研究背景,本文归类了五种名物化类型,即性质到实体、过程到实体、环境成分到实体、连接成分到实体和零位成分到实体的转换。
基于以上两点,本文以语法隐喻为理论框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各板块所占比例随机抽取2010年间30篇涉华报道,通过Systemic Coder工具对所选语料中名物化现象进行识别并运用SPSS数据软件统计分析,试图探寻涉华报道中名物化现象分布和意识形态功能以及《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
通过Systemic Coder与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在语义层面从过程到实体的转换出现频率最高,性质到实体的转换其次,最后是零位成分,环境成分和连接词到实体的转换;在词汇语法层面对应为动词到名词转换最为频繁,形容词到名词紧随其后,名词补充位居第三,接下来是介词和连词到名词的转换。研究发现:
首先,与其他类型文本相比,所选语料名物化比例相对突出,并且排除英汉表达方式上的细微差别,英语原版中名物化比例明显高于其相应译文中名物化比重,由此说明语料中存在明显的名物化过度使用现象。其次,以语料中典型句子为例,结合事件发生的中国背景探讨语篇中名物化功能及其意识形态倾向性,发现通过频繁使用名物化现象,语篇起到了人际关系隐形化、时间标准神秘化、焦点信息改变化和语用效果预设化的交际效果,扭曲了中国积极健康的形象。
最后,根据以上五种类型与四种作用对语料中具有意识形态倾向的名物化现象进行的分类与统计结果表明,第二种名物化类型在四种功能中均占比重最高,其他名物化类型在剩余功能中均较低。由此我们推论出从过程到实体的名物化转换是《纽约时报》出于意识形态影响诋毁中国健康形象最普遍与最频繁使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