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体化深入发展,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显著表现就是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突飞猛进。据统计,中间产品贸易已经占到全球贸易的3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加工贸易的方式迅速融入到全球产品内分工体系中去。早在1999年,加工贸易出口既已占到总出口的57%,虽然近年来该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在45%以上。中国在产品内分工中的贸易利得如何?中国加工贸易的经济绩效怎么样?中国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产品内分工体系中占据更加有利位置?这就是论文要探讨的问题。目前国外对产品内分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研究产品内分工的基础源泉和形成动力,而对产品内分工的国别贸易利益分配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国家在产品内分工中的贸易利得问题关注较少。由于缺乏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国内对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贸易利益获取的研究结论迥异。本文旨在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上,为产品内分工贸易利益分配建立一个理论基础,并利用加工贸易数据从宏观层面研究中国的产品内分工贸易利得。论文在以要素禀赋为分工基础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下分析得知,产品内分工,通过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密集型工序置于劳动丰裕的国家,可以在产业间分工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大的贸易利益,实现帕累托改进。虽然产品内分工能够创造出更大的贸易利益,但贸易利益在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国家间的分配并不是平均的。两个因素深刻影响国家在产品内分工中贸易利益的获取,一是所密集使用的要素产品内分工做出的贡献,二是在产品内分工中的产权及其控制力。要分析某国在产品内分工中贸易利益的获取,必须结合该国产品内分工的实践经验。论文首先对中国产品内分工的特征进行概括:第一,产权上,中国产品内分工基本由外资主导控制;第二,贸易商品结构上,中国即充分参与了资本密集品的产品内分工,也未放弃劳动密集品的产品内分工;第三,地理上,中国融入的是当今最具活力的“东亚三角贸易”。应用传统的贸易利益衡量指标,论文发现,我国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取得了良好的量的经济绩效,获得巨额贸易顺差,收入贸易条件逐渐改善;但是,我国参与产品内分工质的经济绩效却不尽如意,价格贸易条件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微观分析情况看,由于我国企业位于竞争激烈的劳动密集型工序,企业利润微薄,如果再考虑到我国产品内分工是由外资主导的,我国仅能获得其中的劳动要素收益,贸易利益就更加微小了如果说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发展加工贸易获得大量贸易顺差可以弥补资本要素的不足进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那么随着中国已经迈入中高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行列,要素的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将日渐变小。此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绩效质的提高将是必由之路。在国际贸易领域经济绩效质的提高关键在于改变产品内分工贸易利益分配处于劣势地位的现状,论文最后从要素培育、区域发展和外资企业治理三个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