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铝合金因其低密度、高强度、成形性能好、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的轻量化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Al-Cu及Al-Si-Cu-Ni-Mg系合金是车辆用活塞的主要铝制金属材料,与基体呈半共格关系的θ’相是活塞合金时效析出的重要强化相。随着发动机功率密度的提升,高功率密度发动机活塞顶部的服役温度已经超过400℃。已有文献报道当温度高于250℃时,θ’相逐渐转变为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合金因其低密度、高强度、成形性能好、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国防军工等领域的轻量化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Al-Cu及Al-Si-Cu-Ni-Mg系合金是车辆用活塞的主要铝制金属材料,与基体呈半共格关系的θ’相是活塞合金时效析出的重要强化相。随着发动机功率密度的提升,高功率密度发动机活塞顶部的服役温度已经超过400℃。已有文献报道当温度高于250℃时,θ’相逐渐转变为与基体完全不共格的稳定θ-Al2Cu相,失去强化效果。然而在高功率密度柴油机活塞服役温度及更高温度下,以时效析出强化的Al-Cu系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尚未见文献报道。时效析出相的析出次序及析出动力学对材料是否满足服役要求至关重要。因此亟需研究Al-Cu系合金在400℃及以上的组织演变规律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为部件服役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保障。热暴露可以模拟研究合金在特定条件下相的析出行为以及微观组织演变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优化热处理技术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本文以Al-5Cu二元合金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在固溶过程以及425℃热暴露过程中Al-Cu相的析出行为以及组织演变对合金性能的影响,为耐热活塞铝合金的设计研发提供参考。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525℃下固溶时间对Al-5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基体中Cu原子的含量、凝固析出Al2Cu相含量以及α-Al(111)晶面间距的变化确定了合金的最优固溶制度(525℃/6 h)。经固溶处理后共晶组织完全溶解,合金基体中Cu原子含量达到最大值4.74wt.%,尚存在少量因超过Cu固溶度而不能溶解的颗粒状θ-Al2Cu相。固溶处理改善了合金的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2)通过定量分析热暴露过程中析出相的形貌、体积分数、数密度以及相间距,研究了热暴露过程中Al-5Cu合金中相析出行为及演变过程。425℃热暴露下合金中仍然形成的是Al2Cu相而不是Al Cu相或者Al4Cu9相,温度的升高显著加速了Al2Cu相的析出速度和不共格相θ-Al2Cu长大、粗化速度。在425℃下热暴露3 min之前主要是θ′相的析出,3-5 minθ′相开始转变为θ-Al2Cu,2h后θ′相完全转变为θ-Al2Cu相。2-36 h为θ-Al2Cu长大阶段,此时相的平均长度为587 nm,宽度由210 nm长大到304 nm。36-84 h为θ-Al2Cu相的稳定阶段,此时相平均长度为563 nm。84-180 h为θ-Al2Cu相的再长大过程,由于θ-Al2Cu相尺寸不均匀,颗粒间存在势能差导致其粗化,根据统计结果可知θ-Al2Cu相长度由562 nm增大到1528 nm。同时发现随着时间延长θ-Al2Cu相形貌发生改变,由条状转变为近球状再次转变为板条状相。(3)研究了425℃下热暴露对合金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热暴露过程合金性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剧烈下降阶段(3 min-2 h),此时合金中与基体呈半共格位向关系的θ’相转变为θ-Al2Cu相,并且析出相数密度快速下降,析出相间距快速增加,极大降低了对合金的强化效果,同时基体中Cu原子向外快速扩散,削弱了Cu原子在基体中的固溶强化作用。第二,稳定阶段(2-84 h),此时合金中析出相为θ-Al2Cu相且形貌逐渐圆整化。第三,再次下降阶段(100-180 h),此时合金基体中Cu原子的溶解与析出逐渐达到动态平衡,但θ-Al2Cu相的粗化严重,导致析出相间距再次增加使得析出相体积分数下降,最终降削弱了Al2Cu相的析出强化效果。基于金属强化理论构建了热暴露过程中合金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分析得出:固溶强化在热暴露2 h内快速下降,在随后的热暴露过程存在波动但整体变化并不明显。热暴露过程中析出强化整体变化趋势更加符合合金实际强度变化,因此析出强化是影响合金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影响析出强化的主要因素为析出相的类型、形貌尺寸、体积分数、数密度以及相间距。
其他文献
为保障新元煤矿3号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瓦斯抽采参数,而钻孔有效抽采半径是其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关系到预抽钻孔布置和预抽时间的长短。采用残余流量法和初始流量法综合考察,确定了新元煤矿3号煤层机械造穴有效抽采半径。通过现场实测得出,采用残余流量法测试2组机械造穴有效抽采半径分别为3.5、4.0 m;采用初始流量法测定3号煤层在单孔抽出率为45.94%时,抽采60 d后,其机械造穴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脂质代谢、淀粉和氨基酸合成的主要场所,这些过程的正常进行需要叶绿体发挥正常功能。叶绿体的生物发生包括很多方面:叶绿体结构发育、叶绿体自身基因组的表达、核基因的调控、核编码的蛋白的运输等等。叶绿体97%的蛋白都是由细胞核编码的,它们在胞质中合成,再转运进叶绿体。已知的负责叶绿体蛋白质输入的转运复合体是位于叶绿体外膜上的TOC转运复合体,以及位于内膜上的TIC转运复合体,它们负责转运
半导体电子器件是微电子与半导体行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计算机、通信、汽车、科研、国防和消费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行业的超高速发展,对半导体电子器件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传统半导体材料存在性能与加工工艺方面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下一代小尺寸、高性能、高灵敏度电子器件的需要。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拥有优异的层间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是传承摩尔定律的材料之
自然界中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歇过。面对病原菌的挑战,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的防御措施来抵抗病原菌的入侵。对于水稻而言,水稻细菌性病害如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上,该类病害大面积流行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选择下,不同的水稻品种进化出大量的抗性基因。抗性基因资源的挖掘及抗病机制的解析不仅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水稻与病原菌的互作理
铝合金因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耐磨、耐腐蚀以及良好的铸造性能等优点,逐渐成为高强度耐热轻质材料的首选。Al-Cu及Al-Si-Cu-Mg-Ni系合金是车辆用活塞的主要铝制金属材料,组织中与基体呈半共格位向关系的θ’相是活塞铝合金时效析出的重要强化相。随着发动机功率密度的提升,高功率密度发动机活塞顶部的服役温度已经超过400℃。当温度高于250℃时,θ’相逐渐转变为完全不共格的稳定相θ,失去强化效果。已
综述了碳九石油树脂(C9PR)加氢工艺技术及分析测试方法。介绍了C9PR加氢工艺的加氢催化剂载体、活性组分及加氢流程。调研了反应过程主副反应程度的分析测试方法。随着裂解乙烯工业的发展,C9PR产量大幅提高,对高性能氢化C9PR的需求也大幅上升,如何进行工艺设计得到高性能的氢化C9PR、提高产品的价值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
Mg-Gd-Y合金具有轻质、比强度大和减振特性好等优异性能,在工业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Mg-Gd-Y合金的耐蚀性能与力学性能尤其是疲劳特性等方面仍显不足,制约Mg-Gd-Y合金的发展,而表面改性技术则有助于改善Mg-Gd-Y合金的综合性能。本论文通过喷丸强化引入残余压应力,细化表面组织,提高Mg-Gd-Y合金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制备等离子体电解氧化(PEO)陶瓷层,增加了Mg-Gd-Y合金
高熵合金是由4种或4种以上元素以等摩尔比或者非等摩尔比组成的单相固溶体合金,其不仅在设计理念上与传统合金不同,而且在性能上优于传统合金,从而展现出高强度、高塑性、高硬度、耐腐蚀等性能特点。通常,FCC单相高熵合金具有高塑性的特点,但因其强度不足而难以应用,近期有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富钴高熵合金,其延伸率可高达91.4%,但强度较低。传统合金中钴基合金由于其优越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荧光探针在跟踪和监测一系列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如细胞动力学、细胞代谢和营养吸收、酶活性和信号级联的调节等。其中,近红外荧光探针具有组织穿透性深、损伤小和自发荧光干扰小的优点,在生物医学科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一些传统的近红外染料相比,苯并吡喃腈及其衍生物具有优异的光物理性能和高度多样化的结构可调性,在构建荧光探针和化学传感器方面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
鸡毒支原体又称鸡败血霉形体,主要感染鸡和火鸡,引起鸡的慢性呼吸道系统传染病,是现阶段养殖业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泰乐菌素作为动物专用药,对畜禽的呼吸道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不易产生药物残留,毒性作用弱,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进一步促进了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我国目前养殖业用药的不合理已经导致耐药现象的产生,耐药检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了减缓鸡毒支原体对泰乐菌素的耐药性产生,保护和维持泰乐菌素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