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已逐步显露出来,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面对而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其中,国有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营者(企业家)选择机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目前难以走出困境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现有理论探讨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虽然围绕我国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理论界形成了“产权论”、“市场论”和“制度论”三种代表性观点。但这些改革方案的共同缺陷是忽视了企业家机制,特别是组织内部企业家机制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不能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前提下解决国有企业转型和改革问题。笔者认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应当是构建以企业家选择机制为核心的企业家机制,即将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动力与企业家选择、激励和监督机制的构建紧密结合起来,由此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党中央近年来关于国企改革的相关精神为指导思想,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在指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方式与企业经营者行政任命方式之间存在制度冲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行国企经营者的选择机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并运用产权理论对形成弊端的原因从国企经营者选择主体的视角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在这种以角色互换为制度基础的行政选择机制下,国企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无论如何设计总是低效率的”的观点。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其中既有产权制度上的问题,更有政府职能混同、信息缺陷、风险承担不对称、改革的路径依赖、专用性知识投资与信号识别矛盾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这些问题,是实现科学地选拔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前提条件。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指导方针,认为国有企业的目标定位不同,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选择问题”应该分类解决:对以国有独资公司形式存在,以承担国家政策目标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应当维持经营者的行政委派制,但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而对以市场效率目标为主、以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形式存在的国有企业,则应当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选拔和激励职业经理,实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我国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应当着力增加职业经理人资源的有效供给。而有效增加职业经理人资源的供给,则必须建立适合职业经理人发育生长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