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义连用和反义连用是古汉语中重要的语言现象,了解它们的组合特点,对阅读古籍、研究汉语词汇的变迁,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的对象为西晋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这个阶段新词新义大量产生,词汇的双音化步伐加快,词汇系统呈现出与上古时期不同的特点。我们选择同义连用和反义连用为研究实体,来考察杜预注中的同义连用和反义连用,从而对它们的成词做一些探索,它会如实的反映魏晋词汇的一个侧面;再者,《左传》作为先秦时期的文献,杜预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而孔颖达的疏是唐代的语料,若能将这三者的语言特点进行纵向的比较,也是词汇史变迁的一个缩影,具有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绪论部分,简述选题的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依据、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注中的同义连用。在对前人同义连用研究的总结基础之上,确定同义连用的判断标准,归纳出了同义连用的七个特点:数量的不均衡性、结构的松散性、组合的灵活性、意义的固化、词性的基本稳定性、语法功能的单一性、语义构合的复杂性,对《春秋左传集解》的同义连用做了全面分析,并对同义连用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索。第三章杜注的反义连用。简述了反义连用的产生和反义连用的研究历史,确定了反义连用的判断标准,总结了反义连用的5个特点:数量的不均衡性、结构的松散性、连用时词义的单一明确性、语义构合的复杂性、先褒后贬的语义顺序性,对《春秋左传集解》的反义连用做了全面分析。第四章杜注中同义连用和反义连用的词汇化。同义连用和反义连用是两种独特的构词方式。本章对同义连用和反义连用构成复音词的情况进行了探讨。结论:从研究中我们可以明确的得出结论,同义连用的成词率远远要高于反义连用的成词率,这一原因主要是由同义连用的各组成成分之间的黏性、融合性要高于反义连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黏性。而且,同义连用和反义连用作为一个层次上的构词方式,却在从词组到词的演变中有着各自突出的特点,同义连用成词主要是以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语义互相融合见长,反义连用成词主要是以概括抽象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