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电针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通过观察电针联合B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SD健康幼鼠8只,用来进行BMSCs原代培养。SD健康成年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四组:PBS组、BMSC组、电针组、电针联合BMSC组。各组分为3d、7d、14d三个时相点。2.体外分离培养BMSCs,镜下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3.应用光镜观察损伤脊髓组织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rdU标记的BMSCs在体内存活情况。4.于移植后第14天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rdU标记的BMSCs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5.移植后3天、7天、14天,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损伤大鼠脊髓BDNFm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BMSCs:原代细胞呈集落趋势贴壁生长,分布不均匀。接种10天左右,细胞融合达90%以上,此时进行传代培养。传代后细胞增殖迅速,7天左右细胞即融合。传代后的细胞生长均匀,大部分呈长梭形。2.BMSC组、电针组损伤区的脊髓结构与PBS组相比,相对较完整,而电针联合BMSC组的脊髓结构明显优于单纯BMSC组和单纯电针组;进行了BMSCs移植的组织内可见BrdU标记的细胞在损伤区及其周边区明显聚集并存活。3.BMSCs移植14d后,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表达GFAP的百分率为:BMSC组为1.5%;电针BMSC组为2.1%。4.BMSC组与电针组损伤脊髓BDNFmRNA表达较PBS组有明显增加(P<0.05);电针联合BMSC组较PBS组表达增加更为明显(P<0.01);电针BMSC组与单纯BMSC组和单纯电针组比较BDNFmRNA的表达亦有明显增加(P<0.05);电针组与BMS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MSCs移植后可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电针可以促进移植的BMSCs在体内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电针与BMSCs移植联合应用,改变脊髓损伤区的微环境,是减少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损伤大鼠脊髓结构修复及其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