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问题已经成为众多领域关注的焦点。但长期以来区域土地资源研究多集中在微观土壤和宏观土地利用方面,基于成土母质等自然要素的土壤、土地利用格局特征的宏观研究少有涉足。本研究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以土壤成土母质类型分布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2000年)为数据源,综合土壤地理学、土壤计量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通过景观制图、粒度变换、景观指数计算等过程从不同的空间尺度研究广东省十大成土母质上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在景观水平上对景观格局的表达。选取了景观水平上的斑块密度(PD)、蔓延度(CONTAG)、集合度(AI)、散布与并列指数(IJI)、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FRAC_AM)、景观形状指数(LS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分别描述土壤景观与土地利用景观的形状、复杂性、破碎度及景观多样性。通过对比两种空间数据同一指数在不同成土母质区的粒度效应及其敏感性、同一成土母质区不同指数的粒度效应及其敏感性得到以下结论:
(1)景观生态学定量化分析方法在土壤资源分布格局中同样适合。
(2)用以描述广东省土壤景观与土地利用景观的不同景观指数均表现出在同一成土母质区的粒度效应敏感度不同。在所选择的指标体系中,斑块密度和景观形状指数是最敏感的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指数相对稳定,香农多样性指数更适合广东省各土壤母质上土壤景观、土地利用景观在各粒度水平的景观多样性分析。
(3)广东省不同成土母质上的土壤景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粒度变化的响应具有可预测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指数的粒度效应关系明确,可运用韦布尔函数、二次曲线、线性回归方程、多项式拟合曲线、幂函数进行预测,即随着粒度的增加广东省各成土母质景观区土壤景观、土地利用景观的形状简单化,破碎度降低,各类型斑块团聚程度下降,各类型间的连通性降低。
(4)随着粒度的增加,广东省基于成土母质的土壤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具有等级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