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致痛性操作,但对于早产儿而言却又是不可避免的。疼痛这一不良刺激可对早产儿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影响,表现为肌肉运动强度、面部表情、自主神经及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并可以造成脑部结构、神经系统等发育及功能异常。研究表明,音乐疗法能够安抚患者情绪,缓解疼痛,改善机体健康状态,且安全无副作用。因此本研究将音乐疗法应用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过程中,旨在探索其对该疼痛的缓解效果,以期为临床采取合理有效的疼痛护理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确保检查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方法: 1、抽样及分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06月至2015年01月在天津市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病房行视网膜病变检查的早产儿共90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5例,最终有效样本为84例,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 2、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眼科检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检查开始前5分钟播放音乐直至检查结束后5分钟停止播放,全程约12-15分钟,本研究选取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推荐的与人体生理节奏相吻合的胎教、早教音乐,曲目为《摇篮曲》,播放工具为外放型音乐播放器,放置位置距离早产儿头部30厘米,音量控制在30-40分贝之间。 3、观察指标 于检查前1分钟、检查中、检查后1分钟、检查后2分钟、检查后3分钟采用早产儿疼痛评分简表(preterm infant pain profile, PIPP)评估两组早产儿疼痛程度;使用心电监护仪通过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早产儿生理指标,记录检查前1分钟心率以及检查中心率的变化幅度;记录检查前1分钟、检查中、检查后1分钟、检查后2分钟血氧饱和度的值,以及整个过程中血氧饱和度的最低值;记录心率、血氧饱和度恢复至基线水平所需时间;记录两组早产儿啼哭持续时间。 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由双人进行核对录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的主要统计学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Z检验、非参数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以a=0.05(双侧)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疼痛评分比较 检查前两组早产儿均处于无痛状态,检查中两组早产儿均存在疼痛。统计结果显示干预组在检查中、检查后2分钟、检查后3分钟的疼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检查后1分钟两组疼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生理指标比较 两组检查前心率基线及检查中心率的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1分钟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中、检查后1分钟、检查后2分钟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血氧饱和度最低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恢复基线水平所需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行为指标比较 干预组啼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音乐疗法能够降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疼痛得分,缓解血氧饱和度下降,缩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恢复至基线水平所需时间以及早产儿啼哭持续时间,但对心率的变化幅度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