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高校处于快速发展建设阶段,在新建校园中,用地的高效、功能的紧密联系、校园的可变性与自由生长性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模数化理念作为校园规划的方法之一开始运用于我国部分高校建设中。模数理念在校园建设中起到了控制整体尺度、协调校园比例、实施标准化建设等作用,并使校园具有自由生长性。国外基于模数理念的高校校园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日趋成熟,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校园模数理念的系统研究与分析,与之相关的著作及论文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模数这一概念针对校园建设提出,首先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现状入手,分析模数理念在校园规划及单体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现状,研究其可行性。其次从城市模数——校园模数——建筑模数依次进行相关理论梳理,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构建模数化理念下的校园设计方法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系构建:针对该模式下的校园设计的整体统一性、多样性的塑造提出模数网格的不同运用方法;针对模数化模式下易出现的校园呆板无特色的问题,提出了正负空间、削减、架空、廊道等塑造校园空间可识别性的相关手法;针对校园的未来发展,提出具有空间可变性,能够有机生长的校园设计方法。最后以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的实际项目为依托来进行分析,从城市模数化理念对于校园设计理念的影响入手,分析模数理念在其校园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从模数尺度的确立,到校园群体空间的塑造,再到校园个体空间特色的营造,校园空间的设计弹性几个方面去构建校园的模数体系,通过实例验证了模数化理念在校园设计中的实践可行性。本研究的主旨在于通过对校园模数化理论的分析,结合案例研究,为有关校园模数化理论提供相关资料,通过对校园模数理念的探讨,希望能为以后的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