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章以屈原代表作《楚辞》中的《九歌》为创作蓝本,以研究生四年的创作成果《九歌新语组画》作为研究对象,探寻古代神话文学题材中国画的创作思路和审美意境。本文的写作核心是通过分析创作来源,阐明创作缘由及意义,从对屈原文学作品《九歌》的文本解读,到分析历代以《九歌》为母题的绘画作品中文本与图像的转换关系,再到笔者把对《九歌》文本的运用转化为自己创作过程的阐释,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从文本解读的角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屈原代表作《楚辞》中的《九歌》为创作蓝本,以研究生四年的创作成果《九歌新语组画》作为研究对象,探寻古代神话文学题材中国画的创作思路和审美意境。本文的写作核心是通过分析创作来源,阐明创作缘由及意义,从对屈原文学作品《九歌》的文本解读,到分析历代以《九歌》为母题的绘画作品中文本与图像的转换关系,再到笔者把对《九歌》文本的运用转化为自己创作过程的阐释,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章节:第一章,从文本解读的角度,以梳理列举曹植的《洛神赋》、司马迁的《上林赋》等文学作品为例,对古代赋图类文本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以解读屈原《九歌》的文本为重点展开对象,从而充分体悟其中的精神面貌及浪漫意境。第二章,从图像表现的角度,通过重点分析历代以《九歌》为母题的绘画作品,探究其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文本和图像间的转换关系。第三章,以笔者自身创作为主,分析创作思路及立意价值,从传统与现代两层维度,描述笔者对《九歌》文本转图像的运用,通过空间、笔墨、色彩、材料等方面论述其精神表达与意境营造的意义。第四章,阐述笔者《九歌新语组画》的创作思考,通过自身作品浅谈创作感悟,以客观角度总结阶段性成果,确定与延续未来的创作方向与风格。
其他文献
琴歌,是我国音乐发展历史上遗留下的瑰宝,记载着我国丰富的古代音乐文化信息。作为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琴歌的研究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近现代艺术家以古代遗留的琴歌为基础而创作或改编的作品,再结合“大音希声”的音乐理念探讨演唱时声音的呈现形态,充分而全面地揭示琴歌艺术的研究价值。后文中分析了琴歌艺术的作品风格特点和内里包含的艺术特征,也针对“大音希声”这一理念从抽象的感官层面进行了解释,
学校的音乐教育是面向校内整体学生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施行、实现审美教育普及的重要方式。音乐教育实践活动在审美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目前,尽管审美教育仍是教育范畴的薄弱环节,但是我国的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问题,《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提出“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合唱是新课标中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的首个内容,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是出生于俄罗斯的作曲家、钢琴家及指挥家,他是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并对俄罗斯音乐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1921年他将小提琴曲《爱之忧伤》改编成钢琴曲,在原曲的框架中充分融入自身的风格特点,使这首改编曲呈现不同的风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的研究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的发展道路。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艺术体育教育中。在全国建设特色课程的课程改革潮流下,构建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美术特色课程非常有必要。笔者以汉服“云肩”元素为载体,进行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梳理国内外相关内容,整理“云肩”元素相关知识。“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指出全球经济格局和治理体系正在酝酿新的变革,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昭示了中国发展的新起点。历史证明,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下简称“ESD”)对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渗透仍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中日美术教材的比较分析,试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
安徽“慢赶牛”作为安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本文基于语言学音变理论探讨安徽“慢赶牛”的语言特色,并且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慢赶牛”作品《郎在高山唱山歌》进行表演案例分析,将理论部分的内容加以对“慢赶牛”音乐作品实践,从而提出演唱“慢赶牛”作品的意见。本文共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安徽“慢赶牛”传播地区的方言分布以及方言变音规律;第二章主要论述辙韵、衬词在歌词中的体现,介
战国时期的楚国偏据南方,不断地融合周边小国;地缘上虽与秦、韩、魏、齐接壤,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地域与民族环境,使得楚系文字与其他四系截然不同。楚系玺印文字所呈现出的隽秀散逸、具有毛笔的书写意味与楚系文字一脉相承,楚系玺印文字在沿袭西周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拥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对楚系玺印文字的深入研究,能更好地推进楚系玺印艺术特色的研究。在研究时,占有丰富的楚系玺印文字材料;以科学的态度量化比较,保证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朝鲜族便是其中的一个民族,这个多彩的民族通过自己的文字、语言和生活方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具有朝鲜族民俗特色的文化艺术遗产,特别是朝鲜族民歌,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这些民歌更是成为了各种集会与活动的无形连接,也正是凭借歌唱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让朝鲜人民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之中。而朝鲜族民歌,无疑是在生活和民族文化艺术传承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应时而生,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所有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单元连接课程与课时,而单元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单位。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设计,能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时计划中。单元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素养落实到单元中,目标成为整体单元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教育界对素养的界定理解繁多,但对素养导向的课堂认识有三点共识,一要关注素养的“真实性
对“墨”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画理论和实践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传统理论认为墨分五彩,即画面上的墨色可以分为焦、浓、重、淡、清几个层次,用来表达多彩的世界。今天能见到最早的人物画是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历史上的写意人物画《二祖调心图》、《泼墨仙人图》皆堪称墨分五彩的经典之作。传统绘画焦墨的运用,五千年前的彩陶文化绘画作品中已有端倪,近现代焦墨山水在黄宾虹、张仃、崔振宽等画家的实践之下有所发展。在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