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芨属(Bletilla.Rchb.f.)植物是温带地生兰科植物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类群之一,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白芨属约有6种,分布在亚洲。我国有4种,广布于长江流域,秦岭以南地区。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亦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药用需求和园艺花卉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影响,我国白芨属植物的用量加大,出口明显增多。同时因人工无限制的采挖,生态环境严重的破坏等因素,白芨属植物野生资源量急剧减少。因此为配合白芨属植物出口的行政许可工作,确保科学的审批,对我国白芨属植物的野生资源分布以及人工栽培种植现状开展了初步的调查,提出我国白芨属植物出口目前行政审批策略以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建议。本论文主要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调查、收集标本信息等调查方法,以及室内AFLP实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白芨属植物的野生资源分布以及人工栽培种植现状开展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目前,我国白芨药用栽培的种植企业或农户主要集中在我国华中、西南、长江流域一带等地区。大部分企业或农户主要栽培的是药用植物类开紫红色大花的白芨(B.striata(Thunb.)Rchbf),鲜少有人种植黄花白芨(B. ochracea Schltr)和小白芨(B.formosana(Hayata)Schltr)。而作为园艺栽培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浙江等地区。(2)白芨栽培模式多以套种形式为主,经营模式以药材商及企业与当地众多中小农户进行土地及药材种植的承包运营方式进行白芨的种植。但人工栽培白芨占有市场量较少,多以野生资源为主。(3)白芨选育研究技术条件不成熟,白芨组培苗的栽培,没有试行成功。几乎所有企业或农户目前所栽培的白芨都来源于野生种苗的采挖。(4)通过对各地区栽培白芨与相应地区的野生标本白芨的形态学数据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所采集到的野生白芨与人工栽种白芨叶片的AFLP分子标记水平的比较分析,虽然其形态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是其分子水平的期望杂合度相类似,因此说明目前我国人工栽培的白芨并没有经过人工品种的选育,其繁育技术体系还相对比较原始。(5)目前我国许多白芨栽培企业或农户的栽种面积较少,其栽培种植的规模并不大,极少部分已采用了白芨的GAP规范种植技术,并建立起白芨栽培种植的GAP示范种植基地。绝大部分的企业或农户由于栽种年限不长,技术体系不成熟,缺乏成熟的栽种经验,使得其人工栽种白芨的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大。由于近年来白芨野生资源量在短期内急剧减少,日益枯竭,从近几年来白芨在我国的销售价格的快速上升的趋势中可以体现,为了防止野生白芨面临濒危现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工栽培白芨走向拥有GAP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的正规化道路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