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华盛顿邮报》和《卫报》新闻报道评价资源分析——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例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ongzha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中国日报》、《华盛顿邮报》和《卫报》有关“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的评价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旨在研究中英美三国对此事件的态度立场,从而探究三国对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关系间的态度异同。本文以评价系统为理论框架,以态度子系统为主,以介入和极差子系统为辅,从《中国日报》、《华盛顿邮报》和《卫报》搜集关于“基因编辑婴儿”新闻报道共36篇作为语料,以UAM Corpus Tool作为分析工具对语料进行标注分析,探究这些新闻报道中评价资源分布和实现情况。研究发现,从态度的负荷来看,三家新闻报道否定评价远远多于肯定评价,表明三家报道对“基因婴儿编辑”事件都持否定态度。从态度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中国日报》判断资源使用最多,表明中国更关注人和道德,而《华盛顿邮报》和《卫报》鉴赏资源使用最多,反映了西方更注重物和理性。除了对态度的整体语义资源进行研究外,本文还进一步探究了态度子系统的特征。在情感系统中,中美媒体使用更多的不满资源而英国媒体则使用更多的不安资源来表现对事件的态度,且英国媒体中不安资源的程度比中美媒体高。在判断系统中,中国媒体运用更多的正当资源来批评何健奎创造基因编辑婴儿的行为,而西方媒体则运用更多的正当资源和才能资源来评价何健奎。在鉴赏系统中,三家媒体都运用最多的反应资源来实现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或基因编辑技术的否定性鉴赏。其中,《中国日报》倾向直接对事件进行否定鉴赏以达到控制舆论和阻止此类事件再发生的目的,而英美媒体侧重对事件的影响后果进行鉴赏来间接表达否定态度。在运用介入资源过程中,三家媒体使用了更多的扩展资源来打开对话空间,展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在极差系统中,三家媒体使用语势资源更为频繁。高强度的语势资源用来加强否定词的态度而低强度的语势资源则用来减弱肯定词的态度。希望此研究能丰富评价系统在有关道德与科学关系的新闻报道上的应用,并对中西方国家对此类事件的态度立场有更清晰的理解。
其他文献
“真实”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在关于非虚构文学的讨论中,“真实”却受到诸多质疑。本文以非虚构文学“真实”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主要依托《人民文学》“非虚构”专栏作品,考察非虚构文学作家的主体意识介入、呈现以及审美效果。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梳理了非虚构文学的研究现状,界定了非虚构文学和作家主体意识的基本内涵,提出关于非虚构文学真实性问题的疑问。第一章从非虚构写作前
学位
表物三音名词是三音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文化、科学发展的一面镜子,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以及进行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中所收录的表物三音名词为研究对象,以理据学为基础理论,引进理据学中的理据元分析法,对1978个表物三音名词的理据元进行划分并分析,揭示其理据元的分布规律和理据的特点,同时比较不同类别的表物三音名词理据元
学位
综观葛亮的作品谱系,“都市”一直是其文学创作关注的重点之一,这源自他的都市生活经历。而深入文本内部后,可以发现与“都市”遥相呼应的另外一个主题——“文化”。在他都市观念的背后,呈现的是不同向度的文化场域。不同文化向度的表征及其对话,是葛亮一再关注并实践的文化命题。历史名城南京与现代都市香港的双城生活经历,使葛亮陷入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对峙中,促使其审视自身的文化主体性,并激发了创作灵感。因此,葛亮的小
学位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作家。作为一名短篇小说作家,卡佛在创作中具有强烈的空间意识。他习惯于把人物放在一个尽可能明显的环境中,展现人在空间中的生存状态。在卡佛的小说中,空间也能对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本文认为,卡佛通过空间书写来表现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进而表达出“个体存在的不确定性”的特征。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
学位
《清平乐》是唐宋时期最流行的词调之一,唐宋两代传存《清平乐》词共383首。从创作数量来看,《清平乐》在唐五代词坛上名列第13位,在宋代词坛上名列第14位,一直保持着较前列而又较稳定的流行态势。此调始见于唐代,应首见于盛唐时代李白的应制词,随后在晚唐五代经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润色,带着绮丽妩媚之风进入宋代词坛。北宋时期晏殊、晏几道、贺铸、毛滂等人将《清平乐》推向了创作的高峰,此调经历南渡时期
学位
本研究以修订层次模型和注意假设为理论基础,探究母语注释和外语注释对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词汇习得和保持的影响及学生对不同注释的态度。来自河北的163名高中生参与了该实验。首先,研究者将所有被试分成高,中,低三个语言水平组;然后每组学生又被分配到母语注释和外语注释两组。实验中,学生首先需要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完成词汇测试即词汇知识量表,该测试并未事先告知学生。一周后,学生再次参加该项词汇测试,即为延时后测
学位
本文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为切入点,对林戊荪《论语》英译本进行探究。论文重点介绍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三大核心概念,即理解的历史性和前见、效果历史、视域融合,并阐述了它们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对林戊荪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实现原文视域、读者视域、译者视域的融合进行讨论,旨在探究该译本呈现出来的特征,挖掘译本可资借鉴之处,以期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典籍英译有所助益。本文
学位
微信作为渗透率极高的一款社交媒体应用,以其及时性高、交互性强的特点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大学生作为伴随科技成长的一代,其社交媒体的接触量与使用水平都较高,更是微信用户的典型代表,他们乐于在微信上表露个人信息,但内心却对隐私泄露充满担忧。这种意识与行为之间的不匹配被称为隐私悖论,即大学生用户具备较高隐私关注却依然积极进行自我表露的行为。本研究对既有文献进行回顾整理,以传播隐私管理理论与隐私计算理论为理
学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关系到能否实现强国富民、实现现代化的根本目标。经过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政策争议,我国逐渐形成了计划生育重大国策。为了有效贯彻这一国策,“加强控制人口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改变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生育观念,便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方略。建国后,在我国百废待兴、国民文化识字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境下,计划生育宣传有赖于宣传画这一媒介传播。宣传画是一种以美
学位
唐纳德·巴塞尔姆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小说家,《白雪公主》则是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这部后现代童话让巴塞尔姆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展现了一个与传统童话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本文从伦理批评视角出发,聚焦巴塞尔姆的后现代童话《白雪公主》,分析小说文本中的伦理意义和价值。通过结合文本细读和心理分析等方法,本文充分阐述《白雪公主》中的个人伦理,人际伦理和生态伦理,挖掘作品中的各种伦理现象,并试图勾勒文本背后所呈现的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