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在我国国土整治、乡村振兴、重大区域战略等经济社会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经济地理教育是经济地理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高中经济地理教学对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价值。然而,高中经济地理教学存在着诸如案例使用和教学方式僵化的误区,导致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就高中经济地理教学逻辑的构建展开研究,探讨这一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在我国国土整治、乡村振兴、重大区域战略等经济社会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中经济地理教育是经济地理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高中经济地理教学对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价值。然而,高中经济地理教学存在着诸如案例使用和教学方式僵化的误区,导致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就高中经济地理教学逻辑的构建展开研究,探讨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应该遵循怎样的逻辑线索。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教学逻辑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内容、新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的课程内容,据此得到高中经济地理教学的学科逻辑。其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得到地理教师和学生对教学逻辑构建的要求。最后,依据师生双方的要求优化学科逻辑,构建出高中经济地理教学逻辑,并进行案例设计、提出教学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高中经济地理的学科逻辑图可以用语言简单描述为:地球上的区域各有优势,各类产业结合自己的需求对这些有不同优势的区域进行选择,政府利用交通运输的建设和其他政策对这种选择加以调节和引导,塑造出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能够代表一定时间内特定区域的发展条件的好坏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反过来,区域的发展水平也就形成了它的比较优势,进而引发新的区位选择和产业转移,孕育着下一次的区域内产业布局和空间组织调整以及区域间产业转移。第二,实际教学中师生双方对教学逻辑的要求,包括:兼具学科性和教学性;以经济地理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为指导;基本顺应教科书的内容呈现顺序;简洁实用;具有生活性;渗透经济地理本质;具有外部关联性;能扩充学生的认知范围。第三,高中经济地理教学的实现逻辑是“经济活动空间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也就是按照参与经济生活的人在空间中活动这件事的本身原理展开教学。具体路线是“行为动力——行为机制——行为表现——阶段性结果”:首先,明确“行为动力”,即人们需要对地表空间做出选择的原因;其次,明确“行为机制”,即地理环境要素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区位选择、产业转移的;再者,明确“行为表现”,即人们的区位选择和产业转移塑造了地区产业结构;最后,明确“阶段性行为结果”,即人们经济活动空间决策会影响到区域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具体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一教学逻辑。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身心二元论”为代表的传统认知观的理论殿堂慢慢坍塌,“具身认知理论”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教育工作者都对“具身认知理论”进行了积极探索,国外已经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但是我国的具身认知理论研究较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深入的实践研究较少,尤其是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探索还远远不够。本文是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是将具身认知
我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已实施20年,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70万个预算单位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占到了全部预算单位的99%以上。现代国库管理框架已基本构建成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成为我国财政支出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我国对财政的各项审计、预决算公开、人大监管等均各项监管均绕不开国库集中支付,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监管,将有利于规范财政支出、加强财政资金安全性、提高财政资金效益性,使财政信息更加透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人地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帮助下一代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思想成为地理学科的重大责任。人地关系在地理学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当前的地理学科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学思想。初中地理教育是学生地理学习的
地理认知结构是地理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结构,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具有逻辑性与结构性的地理知识,还可以促进地理知识的正迁移,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但是怎样的地理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地理认知结构的主动构建,依然存在诸多疑问。与此同时,强调结构性与系统性的单元教学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如何开展单元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价值,仍需进一步探索。深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然而,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要素差异,导致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决定了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省域在践行生态保护制度、实施环境规制上不能简单要求“齐步走”,而是要结合自身经济实际发展状况,采取差异化的规制政策和实施方案。山东省作为经济大省,在践行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选择的休闲方式之一,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受互联网普及和在线旅游平台的影响,大部分的游客选择通过网络来获取和预订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和产品,旅游的方式也从传统的旅行社组团转变成了自驾游。游记文本作为在线旅游平台的组成部分,一般以文本和图片的形式记录旅行者自身的旅行体验和所见所闻所感,是用户自发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真实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海洋强国战略以来,海洋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也对国情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国家战略和课程思政为导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海洋资源国情教育不仅有助于高中生树立科学的海洋资源观,形成“知海、亲海、爱海”的基本素养,而且对于实现海洋强国战略,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分析现阶段海洋资源国情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梳理了新课标和人教版
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就,经济发展由中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但国内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并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病一直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国城乡基础教育发展也存在一定差距。基础教育中的中学教育阶段,是我国国民教育和现代化合格公民培养的关键阶段,是中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阶段,中学地理教育中关于爱国主义的教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地理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尤其是在地理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增加了海洋权益内容的比重。然而,高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如何优化高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与研究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
传承人类文明,坚定文化自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指引。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必须有所作为。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有助于发挥文化教育功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图书馆文化建设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实现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文化育人、服务育人水平,仍需要积极不断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