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评价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术后中短期影像学改变及功能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对35例(38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的基本资料。其中男7例,女28例;右髋7例,左髋25例,双髋3例。脱位程度按照Tonnis分级评定,Ⅰ°1髋,Ⅱ°10髋,Ⅲ°16髋,Ⅳ°11髋。测量手术前后患儿骨盆平片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 AI)、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 CEA)、髋臼指数深宽比[acetabular index of depth to width, AI(D/W)]和闭孔高度比率[the ratio of the obturator height(ROH)],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患儿术后随访时髋关节活动情况。在末次随访时,分别按Severin影像学评级标准和Mckay功能评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并分析此二者评级标准间的相关关系。平均随访16个月。结果术后1髋出现半脱位(2.6%),经再次手术后矫正。术前患侧AI和AI(D/W)与健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即时,患侧AI和AI(D/W)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仍与健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患侧CEA与健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闭孔高度比为0.7;末次随访时,患侧AI平均22.2°、CEA平均29.4°、AI(D/W)平均27.5%,均较健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闭孔高度比为0.9。患侧AI、AI(D/W)和ROH在术前、术后即时及末次随访等不同时期进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患侧股骨头逐渐变大变圆,髋臼形态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按Severin标准评价影像学疗效,优30髋(78.9%),良6髋(15.8%),中2髋(5.3%),差0髋,优良率达94.7%。按Mckay标准评级,优26髋(68.4%),良9髋(23.7%),中3髋(7.9%),差0髋,优良率为92.1%。Severin标准影像学评级与Mckay标准功能评级间存在正相关,r=0.80(P<0.05)。结论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后即刻即能明显降低AI,增加头臼覆盖,改善头臼间的适应性,使脱位的股骨头获得稳定的中心性复位。术后中短期内,各影像学指标已能逐渐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髋部解剖形态得到进一步改善,复位后的髋关节获得稳定且功能恢复满意。影像学疗效与临床疗效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