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课题应用阴阳调衡透刺针法,针对脑出血(ICH)不同病期采用不同针刺方案,对ICH急性期头穴针刺治疗的安全性、恢复期针刺对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有效性等临床关键性问题,开展了规范化的基础和临床RCT。提出针刺治疗ICH最佳介入时机,建立优化针刺方案,为针刺治疗ICH提供规范化技术方案及理论依据,丰富神经病学和针灸治疗学的内容。
[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脑内自体动脉血二次注血法”制作兔基底节ICH模型,共观察30只,按区组随机设计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头穴组。利用MR、1H-MRS和DWI技术活体动态观察2小时(h)、3天(d)、7d不同时间点ICH后病灶体积变化、病灶周围及镜像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肌酸(Cr)的相对比值变化。
临床研究遵循国际通用的CONSORT标准,观察ICH患者151例,根据急性期和恢复期的不同,分别与目前公认的西药治疗和康复治疗对照。急性期采用头穴透刺治疗,同时进行针刺安全性监控,做不良反应记录、病死率的分析;观察治疗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Barthel指数(BI)改善情况。恢复期采用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根据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价分级情况,制定不同针刺方案,做不良反应记录、病死率分析的同时,观察治疗各阶段NF、BI、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改善情况。
同时对病程在3个月内能够独立步行的患者,针刺ICH病灶侧百会穴至太阳穴区,并设空白组对照,运用先进的三维成像运动分析技术观测针刺前后ICH恢复早期患者行走中的步长、步速、步频、步宽,及最初双支撑相时间的即刻变化。
[结果]
实验研究表明,兔ICH后,其病灶体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缩小;ICH后不仅影响周围组织,对病灶对侧脑组织亦有影响,表现为双侧脑组织的ADC值升高和NAA/Cr值下降。头穴治疗后可促进血肿吸收,抑制继发性水肿的加重,表现为无论是第3d观察点还是第7d观察点,头穴组病灶体积、病灶周围和病灶镜像部脑组织ADC值都明显小于模型组(均P<0.05);头穴治疗可加速NAA/Cr值的回升,尤其是在病灶周围区域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临床研究证实,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针刺治疗ICH均无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急性期头穴组治疗各观察时间点NF和BI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采用阴阳调衡透刺法和康复治疗对ICH均有较好疗效,两组忠者的NF、BI,及FMA均有明显改善,且针刺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F和FMA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即刻效应研究证实,头穴透刺30min后,头穴纽步长增加,步频、步速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头穴组与对照组最初双支撑相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头穴组治疗后患者最初双支撑相时间明显缩短;但两组步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60)。
[结论]
1实验研究证实,头穴透刺治疗可加快ICH后局部脑组织的修复,抑制ICH后继发性水肿的加重,进而更快的促进病灶的吸收,恢复。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客观验证了脑出血超早期头穴针刺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2无论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头穴针刺早期介入还是恢复期的阴阳调衡透刺法都是安全的,并与日前已被认可和广泛应用的西药治疗和康复治疗比较,疗效是显著的。
3阴阳调衡透刺针法可有效改善肌力与肌张力之间的协调性,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4头穴透刺百会穴至太阳穴区,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对早期偏瘫患者的步态改善有非常显著的即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