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研究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及血管内治疗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其疗效、安全性和预后分析,为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提供临床经验与参考。[方 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科及神经外科2013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血管内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共72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予一般情况评定,GCS评分及Hunt-Hess分级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均完成头颅CT平扫、头颈动脉CTA或MRA检查及DSA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前交通动脉瘤诊断,并行血管内治疗。通过DSA研究患者前交通复合体及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包括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征、前交通动脉变异、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体指向)并据此采取个体化的血管内治疗策略和方法。根据临床症状,检查、检验结果评估术后并发症。Raymond评级评估前交通动脉瘤即刻栓塞程度。MR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及预后。[结 果]1.7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一般情况评定: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23-85岁,平均(55.7±11.2)岁。有吸烟史24例,高血压病史43例,糖尿病病史9例,既往卒中病史5例。其中破裂动脉瘤62例,未破裂动脉瘤10例。破裂动脉瘤中:Hunt-Hess分级Ⅰ级5例,Hunt-Hess分级Ⅱ级39例,Hunt-Hess分级Ⅲ级16例,Hunt-Hess分级Ⅳ级2例。2.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动脉瘤形态学评估:7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共有前交通动脉瘤72个。46例(63.9%)患者大脑前动脉A1段有优势征,26例为大脑前动脉A1段段均势。3例患者发现前交通动脉变异:“3支A2段”型2例,“开窗型”1例。前交通动脉瘤大小<3mm 17例,3~5mm 20例,5~10mm 29例,10~25mm 6例。前交通动脉瘤瘤体指向7种类型:前上指向27例,前下指向22例,正前指向7例,正下指向2例,后上指向2例,后下指向5例,复杂指向7例。3.血管内治疗方法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72例患者中58例采取单纯微弹簧圈栓塞,14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其中LVIS 7例、LVIS Jr 2例、LEO 2例、LEO baby 1例、Enterprise 1例、Solitaire 1例)。(1)术后即刻栓塞程度评估:Raymond分级Ⅰ级62例,Raymond分级Ⅱ级8例,Raymond分级Ⅲ级2例,其中14例支架辅助栓塞者Raymond分级均为Ⅰ级。(2)并发症评估:术后共有22例患者(30.6%)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以缺血事件、精神症状、脑血管痉挛、电解质紊乱最常见。其中14例支架辅助栓塞的患者中有6例(42.9%)出现并发症,58例单纯栓塞的患者中有16例(27.6%)出现并发症。支架辅助栓塞者出现术中血栓形成(35.7%)及术后脑梗塞(21.4%)比例相对单纯栓塞者高(分别为5.2%,15.5%)。4.随访结果:术后6月随访,72例患者中:有52例入院复查,并予预后评估及影像学检查(DSA/MRA/CTA),12例电话随访,8例失访。3例患者发现动脉瘤瘤颈处复发(单纯栓塞组),再次血管内治疗,采取支架辅助下再次栓塞后Raymond分级达Ⅰ级。6月后MRS评分:0-2分者51例(82.3%),3-5分者11例(17.7%)。死亡2例(3.1%)。大部分患者术后预后良好。[结 论]1.前交通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形态学特征是选择血管内治疗策略和方法的重要依据。“前向型”前交通动脉瘤相较于“后向型”和“正下向型”微弹簧圈用微导管头端塑形角度较小且更易栓塞。2.术中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穿支的保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术中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3.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