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是贵州生态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除贫困、改善贵州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推动贵州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是贵州生态移民的重点地区之一,而当地苗族群众由于原居住地多为生态脆弱地方,也就成为了生态移民的重要构成部分。笔者曾两度前往紫云县主要安置苗族移民的社区进行田野调查,耳闻目睹了当地苗族生态移民搬迁后的各种生存状况,引发了对生存环境改变、生计方式选择与文化自发变迁互动关系的思考和研究。以紫云苗族生态移民后生产生活状况为例,分析研究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后因环境变化所致的生计方式选择进而引起的社会文化变迁这一系列互动关联,不仅是因为笔者曾先后两次在该县进行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苗族生态移民具有代表性。移民前,他们世代生活在石漠化严重的恶劣生态环境中,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状态,文化形态也相对朴素和“原生态”。生态移民后,他们在新的生存环境中生产生活方式迅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文化形态也因生存环境、生计方式的选择不同而发生了有差异的改变。我国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共同面临的文化适应问题,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体现。通过描述不同移民社区的苗族移民在搬迁后的生计选择和文化变异的异同,并据此分析生存环境、生计选择和文化变迁的互动机制,无论对于扩展我国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研究视角,还是更为客观的看待移民搬迁后出现的问题或更为深入和有针对性地把握移民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图书文献资料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相关资料,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通过先后两次开展田野调查,运用野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PRA调查等方法,了解到了移民搬迁户、原住户居民、乡镇村组干部等对苗族生态移民的感受和认识,获得了较为全面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描述了苗族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文化变迁。但同时,文化变迁结果的显现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目前正处在变迁的初期,文化事相的变化是有的,但整合尚需假以时日。在研究中笔者看到,紫云苗族移民群体搬迁后经济、文化的种种变化,起因是其生存环境的改变,并由此催生了生存环境、生计选择和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体现出生存环境(自然的和社会的)、生计方式和文化形成之间内在的关联。最为典型的是,苗族生态移民搬迁前后由以“人—地”为主的互动系统转变为以“人—人”为主的互动系统。在生计选择和生存环境的互动过程中,生计选择成为了文化变迁的重要机制,苗族移民群体在做出适应新环境的生计选择时,其社会文化结构也在随之发生着新的调适和变迁。在移民新社区中,苗族移民原有的文化元素与迁入地的文化特质相互融合,体现出了移民文化变迁的趋势,也使得移民群体的文化具有了“混杂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