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膜厚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效果的影响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e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上颌后牙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和上颌窦逐渐气化常导致缺牙部位剩余骨量不足,给上颌后牙区的种植带来了很多困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相对于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使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在患者主观选择上受到更多青睐。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功关键在于剥离并抬起施耐德膜,形成稳定的成骨空间。而上颌窦内最常见的异常情况为施耐德膜增厚。目前不同的施耐德膜厚度会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产生何种影响尚无定论,探讨施耐德膜厚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效果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少见。目的:通过对不同施耐德膜厚度、接受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的上颌后牙缺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施耐德膜厚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筛选自2016年9月至2021年5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上颌后牙缺失、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收集所选患者的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随访的CB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施耐德膜厚度并以此为依据,将病例分为SMT 0-1 mm、1-2 mm、2-4 mm、>4 mm共4组,记为A、B、C、D组。测量并记录各组病例术前剩余骨高度,术后施耐德膜提升高度,术后6个月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窦内新生骨高度、种植体根端骨高度、移植材料吸收高度,施耐德膜的穿孔情况,种植体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到87名患者共117枚植体的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1名,女性患者56名。以这117枚植体对应的位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各组病例数为施耐德膜厚度0-1 mm组即A组52例(44.44%),1-2 mm组即B组29例(24.79%),2-4 mm组即C组17例(14.53%),>4 mm组即D组19例(16.24%)。其中,仅使用PRF作为移植材料的A组有25例(48.08%),B组16例(55.17%),C组8例(47.06%),D组12例(63.16%),使用PRF和胶原块作为移植材料的A组有27例(51.92%),B组13例(44.83%),C组9例(52.94%),D组7例(36.84%),4组之间使用2种类型移植材料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平均年龄为51.83±13.53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为19岁。共9名患者吸烟,包含17枚(14.53%)植体(吸烟数目<10支/天),其中A组6例,B组1例,C组4例,D组6例。施耐德膜厚度≤2 mm组有7例(8.64%)吸烟,施耐德膜厚度>2 mm组有10例(27.78%)吸烟,二者吸烟所占比例可见显著差异(P<0.05)。术前CBCT测量得到117例研究对象的施耐德膜厚度均值为2.16±2.54mm,厚度≤2 mm的病例共81例(69.23%),其施耐德膜厚度平均值为0.86±0.50 mm。施耐德膜厚度平均值为A组0.53±0.23 mm,B组1.44±0.25 mm,C组2.74±0.65 mm,D组7.21±2.25 mm。4组剩余骨高度平均值分别为6.51±1.59 mm,6.80±2.09 mm,6.86±1.70 mm,6.17±2.31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施耐德膜提升高度4组的平均值分别为5.46±1.92 mm,5.14±1.67mm,4.69±1.38 mm,4.18±1.95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A组10.64±1.61 mm,B组10.28±2.69 mm,C组10.56±2.11 mm,D组9.41±1.96 mm,4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4组窦内新生骨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12±2.03mm,3.49±2.00 mm,3.70±1.66 mm,3.24±1.81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8±1.60 mm,0.22±2.39 mm,0.50±1.81 mm,-0.33±1.77 mm,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移植材料吸收高度各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33±1.36mm,1.66±1.80 mm,0.99±0.92 mm,0.94±1.19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比较各组的剩余骨高度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窦内新生骨高度与施耐德膜提升高度,结果显示各组的剩余骨高度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4组的P值均<0.001;各组的窦内新生骨高度与施耐德膜提升高度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4组的P值同样都<0.001。术中共8例(6.8%)出现施耐德膜穿孔,分别为A组1(1.92%)例,B组3(10.34%)例,C组2(11.76%)例,D组2(10.53%)例,4组施耐德膜穿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施耐德膜穿孔组有5例(62.50%)吸烟,未穿孔组有12例(11.01%)吸烟,吸烟者人数在施耐德膜穿孔与未穿孔组所占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施耐德膜穿孔组和未穿孔组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分别为6.04±2.27 mm和10.65±1.68 m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窦内新生骨高度分别为1.86±2.03 mm和3.90±1.87 mm,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种植体根端骨高度分别是-3.84±1.86 mm和0.68±1.48 m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100%,随访时患者满意度平均分值为9.41±0.91,各组的平均分值分别为9.39±1.01,9.55±0.74,9.35±0.84,9.50±0.7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需要进行上颌窦底提升的患者,施耐德膜的增厚可能与吸烟有关。(2)在不伴有上颌窦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不同施耐德膜厚度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均能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短期内种植体高成功率。(3)不同施耐德膜厚度与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时的施耐德膜穿孔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吸烟与施耐德膜穿孔发生率显著相关。(4)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施耐德膜穿孔较未穿孔的骨增量效果差,但短期内种植体成功率无显著差别。
其他文献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一类恶性肿瘤。口腔鳞癌的发病由许多重要的危险因素共同促进而成,其中包括咀嚼槟榔、吸烟、酗酒、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等。对于口腔鳞癌的治疗目前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为主。由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位置在美观和功能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再结合口腔鳞癌较容易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2020年11月01日~2021年11月31日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患者资料,并报告11例金属预成冠修复年轻恒牙大面积缺的患牙病例,对使用金属预成冠修复治疗大面积缺损的年轻恒牙的应用效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1月01日~2021年11月31日间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确诊年轻恒牙大面积缺损儿童22例相关资料,对患牙先行完善的病因治疗,待观察无
学位
目的:评估两种Er:YAG激光活化冲洗技术与超声荡洗对根管内Ca(OH)2清除效果和根尖封闭性能的影响。阐明该技术在根管冲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正畸拔除的新鲜离体单根管前磨牙80颗,截冠后使用Wave One Gold预备至35#,用Ca(OH)2糊剂充填根管。根据不同冲洗技术将所有样本随机分为4组(n=20):超声荡洗(UAI)组、光子诱导光声流(PIPS)组、冲击波增强发射光声流
学位
聚离子液体是指聚合物主链的每个重复单元具有离子液体阴阳离子结构的一类离子聚合物。其有着离子液体的一些优良特性,包括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较宽的电化学窗口和较好的热稳定性等,又兼具聚合物的可加工性强、机械稳定性等固有特性。因此聚离子液体在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气体分离/储存/运输、电化学等领域和新兴的交叉学科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聚合物凝胶是大分子链经过交联聚合而成的三维体系,它因有着良好的性能被广泛的运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统计并分析包膜外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腮腺区良性病变的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等,以评估包膜外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影响包膜外切除术的因素;同时根据临床实践的经验对包膜外切除术在腮腺手术中的应用做出展望。方法:利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及问卷、电话或现场随访等方式,对本院口腔颌面外三科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95例原发性腮腺区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学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urothelial cancer associated 1,UCA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骨质疏松症分子机制,以期发现潜在的诊断和治疗的靶点,突破现有临床治疗手段的局
学位
目的:基于不同地区人群间和医患间可能存在审美差异的现状,本研究旨在比较东北、新疆和南方地区普通人群,东北地区正畸患者与正畸医生对面部不同部位以及面部美观影响因素重视程度的差异,为临床中制定个性化正畸治疗目标、提高医患沟通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396名来自东北、新疆和南方地区的普通人群进行信息收集,调查内容包括正貌与侧貌美观的重要性、整体与局部美观的重要性、静态美与动态美的重
学位
背景与目的:由于肿瘤、创伤、炎症和先天性疾病导致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题。目前在口腔颌面部骨再生的研究中使用了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合成骨移植材料在内的多种手段。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但由于来源有限、需要二次手术、存在慢性疼痛以及可能发生生供区并发症,自体骨移植的使用受到限制。此外,同种异体骨可能传播疾病,而人工合成的骨移植材料则缺乏成骨诱导作用。因此利用骨组
学位
研究背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其特征是慢性炎症和外分泌腺损伤,可导致唾液、泪液等分泌减少,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干扰素(Interferon,IFN)-γ诱导的唾液腺细胞炎症和凋亡损伤是唾液腺分泌功能受损的重要机制,炎症和凋亡会进一步导致机体异常的免疫应答。因此寻找具有抑
学位
研究背景:下颌骨作为面下1/3唯一能动的骨对于维持面部外形,行使咀嚼、发音、吞咽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肿瘤手术治疗是造成下颌骨缺损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外观及生存质量。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作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主力皮瓣,应用灵活,不仅能恢复下颌骨连续性,还可充分恢复颌骨高度;又由于其方便携带皮岛,能够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复合性缺损。目的:回顾不同类型的血管化游离腓骨瓣重建面下1/3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