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上颌后牙缺失后,牙槽骨吸收和上颌窦逐渐气化常导致缺牙部位剩余骨量不足,给上颌后牙区的种植带来了很多困难,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相对于侧壁开窗式上颌窦底提升术,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使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在患者主观选择上受到更多青睐。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成功关键在于剥离并抬起施耐德膜,形成稳定的成骨空间。而上颌窦内最常见的异常情况为施耐德膜增厚。目前不同的施耐德膜厚度会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产生何种影响尚无定论,探讨施耐德膜厚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效果的影响的研究比较少见。目的:通过对不同施耐德膜厚度、接受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进行骨增量的上颌后牙缺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施耐德膜厚度对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筛选自2016年9月至2021年5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就诊的上颌后牙缺失、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收集所选患者的术前、术后、术后6个月随访的CB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施耐德膜厚度并以此为依据,将病例分为SMT 0-1 mm、1-2 mm、2-4 mm、>4 mm共4组,记为A、B、C、D组。测量并记录各组病例术前剩余骨高度,术后施耐德膜提升高度,术后6个月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窦内新生骨高度、种植体根端骨高度、移植材料吸收高度,施耐德膜的穿孔情况,种植体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到87名患者共117枚植体的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1名,女性患者56名。以这117枚植体对应的位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各组病例数为施耐德膜厚度0-1 mm组即A组52例(44.44%),1-2 mm组即B组29例(24.79%),2-4 mm组即C组17例(14.53%),>4 mm组即D组19例(16.24%)。其中,仅使用PRF作为移植材料的A组有25例(48.08%),B组16例(55.17%),C组8例(47.06%),D组12例(63.16%),使用PRF和胶原块作为移植材料的A组有27例(51.92%),B组13例(44.83%),C组9例(52.94%),D组7例(36.84%),4组之间使用2种类型移植材料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平均年龄为51.83±13.53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为19岁。共9名患者吸烟,包含17枚(14.53%)植体(吸烟数目<10支/天),其中A组6例,B组1例,C组4例,D组6例。施耐德膜厚度≤2 mm组有7例(8.64%)吸烟,施耐德膜厚度>2 mm组有10例(27.78%)吸烟,二者吸烟所占比例可见显著差异(P<0.05)。术前CBCT测量得到117例研究对象的施耐德膜厚度均值为2.16±2.54mm,厚度≤2 mm的病例共81例(69.23%),其施耐德膜厚度平均值为0.86±0.50 mm。施耐德膜厚度平均值为A组0.53±0.23 mm,B组1.44±0.25 mm,C组2.74±0.65 mm,D组7.21±2.25 mm。4组剩余骨高度平均值分别为6.51±1.59 mm,6.80±2.09 mm,6.86±1.70 mm,6.17±2.31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施耐德膜提升高度4组的平均值分别为5.46±1.92 mm,5.14±1.67mm,4.69±1.38 mm,4.18±1.95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A组10.64±1.61 mm,B组10.28±2.69 mm,C组10.56±2.11 mm,D组9.41±1.96 mm,4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4组窦内新生骨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12±2.03mm,3.49±2.00 mm,3.70±1.66 mm,3.24±1.81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种植体根端骨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68±1.60 mm,0.22±2.39 mm,0.50±1.81 mm,-0.33±1.77 mm,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移植材料吸收高度各组的平均值分别为1.33±1.36mm,1.66±1.80 mm,0.99±0.92 mm,0.94±1.19 mm,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比较各组的剩余骨高度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窦内新生骨高度与施耐德膜提升高度,结果显示各组的剩余骨高度与种植体周围骨高度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4组的P值均<0.001;各组的窦内新生骨高度与施耐德膜提升高度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4组的P值同样都<0.001。术中共8例(6.8%)出现施耐德膜穿孔,分别为A组1(1.92%)例,B组3(10.34%)例,C组2(11.76%)例,D组2(10.53%)例,4组施耐德膜穿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施耐德膜穿孔组有5例(62.50%)吸烟,未穿孔组有12例(11.01%)吸烟,吸烟者人数在施耐德膜穿孔与未穿孔组所占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施耐德膜穿孔组和未穿孔组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分别为6.04±2.27 mm和10.65±1.68 m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窦内新生骨高度分别为1.86±2.03 mm和3.90±1.87 mm,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种植体根端骨高度分别是-3.84±1.86 mm和0.68±1.48 mm,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100%,随访时患者满意度平均分值为9.41±0.91,各组的平均分值分别为9.39±1.01,9.55±0.74,9.35±0.84,9.50±0.7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上颌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不足需要进行上颌窦底提升的患者,施耐德膜的增厚可能与吸烟有关。(2)在不伴有上颌窦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不同施耐德膜厚度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均能获得理想的骨增量效果和短期内种植体高成功率。(3)不同施耐德膜厚度与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时的施耐德膜穿孔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吸烟与施耐德膜穿孔发生率显著相关。(4)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施耐德膜穿孔较未穿孔的骨增量效果差,但短期内种植体成功率无显著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