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了个重要领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面临道德问题的评价和决策。与哲学和伦理学对道德的思辨不同,心理学研究更关注人们做出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近半个世纪以来,心理学工作者不断创新研究方法,为道德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供了许多实证支持。道德知觉(moral perception)是一种对事物道德属性的认知能力,人们通过道德知觉使道德自我维持在某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并对自己随后的行为进行调整,有时也会运用这种表征策略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道德敏感性是识别和解释道德情境的和归因解释的能力。对过去不道德行为的回忆会影响人们随后的道德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回忆不道德行为后,人们会更多地从道德层面思考问题,从而表现出更高的道德敏感性(moral sensitivity),提升的道德敏感性促使人们更多地做出道德行为。已有研究多集中在人们的道德自我知觉对其道德自我的负反馈机制上,本研究将道德知觉扩展到不同的行为主体,考察人们更广泛的道德知觉是否引起道德敏感性的提升,从而影响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本研究设计三个实验:实验一通过操控被试到忆不同的事件(不道德vs.道德无关),考察道德知觉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回忆以往的不道德事件后,对清洁产品的需求比回忆道德无关事件的要记,并且更愿意帮助别人;实验二通过不同类型事件(不道德vs.道德无关)的启动,考察道德知觉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回忆不道德事件后,对道德两难困境的判断会产生极化效应;实验三通过对以往事件(主体:自我vs.他人)的操纵启动(事件类型:不道德vs.道德无关),考察道德知觉对个体道德敏感性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回忆不道德事件后,道德敏感性提高,产生更多的助人行为意向。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启动道德知觉能促进助人行为。(2)启动道德知觉能提升道德敏感性。(3)道德知觉对人们的道德判断具有极化效应。(4)道德敏感性在道德知觉和道德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