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但由于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的范畴,加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全国各地许多所高校普遍出现了一批弱势群体—交不起学费、负担不起生活费的大学生。为了帮助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成才,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到2007年我国高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的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以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但是,现行这些资助政策的实效性如何,如何使得这些资助政策更加完善,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资助的实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华大学等十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以研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和执行者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法和文献法,分析了资助政策受益者和执行者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现实成效。对执行者而言,积极宣传和参与指导奖助金的评定,对资助政策受益者而言,能在获得资助后有效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增加学习信心和动力,能通过高校提供的实践平台,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对资助政策执行者而言,他们是政策的宣传者,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整心态、使他们明确目标和方向,指导资助政策受益者对资助金的使用。对在资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监督,确保资助政策实施过程的公开公平。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影响学生政策实效性发挥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制约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效性,主要原因在于:一些资助政策还不完善,管理者对资助政策宣传不到位,执行者对资助金的使用上缺乏指导和监督,受资助者精神”力度欠缺,资助激励性有待提升等等。为保障有限的资助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能,保障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得到资助。笔者从资助政策层面、资助政策执行层面以及资助政策受益者层面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如制定科学的认定标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等,以实现资助政策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