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在山地小城镇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作用与机制——以南坝镇灾后重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emo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许多山地小城镇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大地震不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与财产的损失,也使许多山地城镇长期积累的发展矛盾逐渐显现出来。重建工作所肩负的是一个时间紧迫、资金有限、问题复杂的任务,仅仅依靠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无法保证城镇空间建设的整体性与可控性的,面对规划设计过程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无法解决的社会、经济和空间布局问题,如何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加以补充,借此重建机会提高山地小城镇的土地利用效率,都成了城市设计工作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难题,也成为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  本文从以上问题入手,以平武县南坝镇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设计在山地小城镇灾后重建中由设计到实践的整个历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的检验,总结南坝镇灾后重建城市设计的经验和教训,面对城市设计的不足,也通过实践反馈到设计和理论的修改上来,并提出相关的设计策略,对于应对和指导可能发生的类似大灾难后的重建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范围和主要概念,对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及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归纳了国内外灾后重建的经验。对研究方法和框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第二章,以南坝镇为例,着重分析山地小城镇灾后重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应对南坝镇灾后重建问题的城市设计目标。  第三章,详细的介绍了南坝镇灾后重建的城市设计方案,并对汶川水磨镇以及小金日隆镇的城市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将三个不同类型的山地小城镇灾后重建的城市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  第四章,实地调研南坝镇灾后重建的整个过程,归纳城市设计在灾后重建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第五章,提出了适应山地小城镇灾后重建的城市设计策略。对当前城市设计研究作了有益的补充。  第六章,结语。对文章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研究中的不足,对后续研究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城乡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正在迅速的城市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大变化,农村城市化的
城市形态,是各种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发生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相应的社会经济进程当中,具有其自身演化的客观规律。影响和制约城市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众多,地理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数量和人口数量增多,人口集中,城市土地占用规模扩大。快速的城市化使得许多城市面临着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而建筑能耗在社会能耗中比重较大,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提高建筑外墙保温隔热能力是降低建筑能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国建筑外墙保温
隈研吾是当今国际著名的建筑师,于日本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脱颖而出,也是日本著名的新生代建筑师。他的作品和思想受到日本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的直接影响。另外,他关注世界经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旧区改造、新区扩张,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国际间交往、城市间交流趋于频繁,城市流动人口日益增多,由此带来诸多城市问题。其中,“找路难”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建设的建筑日渐老化,以节能为日的的既有探索和实践,国内外在探索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的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为政府重视,加强管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是一场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厂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的革命。社会的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集大成者于一身的建筑
在我国的能耗消耗当中,建筑能耗占据了主要的部分。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建筑仍遵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为代价换取适宜人类生活的室内环境,面对能源的巨大消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概念,它在第二次世界战争后逐渐地出现,它首先出现在有意识的梦想家的头脑里,这些梦想家的结论是地球已有成品尺寸且有限的资源,第二原因是20世纪的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