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聚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由于其含氮量很高以及其的一些化学特性,被不法分子利用蛋白含量测定技术漏洞掺入饲料及食品中,从而造成了诸如2007年宠物食品污染事件和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污染事件。已有的研究表明,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甚至死亡。奶粉污染事件之后在奶糖、油条、鸡蛋等食品中也发现含有三聚氰胺。可以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很容易接触到三聚氰胺。而检测三聚氰胺在人体组织细胞和体液中的存在与否以及残留程度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技术方法。现有的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化学法如浊度法、重量法及电位滴定法和基于色谱法如GC-MS、HPLC、HC-MC等。传统的化学法只是化工行业测定三聚氰胺纯度的方法,不能适应食品中微量三聚氰胺检测的要求,而色谱法则需要完备的实验室、专门的操作人员、昂贵的分析仪器,繁杂的检测步骤和不菲的检测费用,不适合现场进行大批量的快速检测,更不适合用于普通的家庭自检使用。现有的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是ELISA试剂盒。一次性大批量检测样品是该法区别上述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最大特征。但该方法依旧没能摆脱仪器的束缚,也需要有一定基础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成本费用也很高,耗时需要1-2个小时而且特异性不高。因此亟需要开发一种特异性高、检测迅速、成本低廉、适合现场即时检测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本研究课题基于免疫学原理,用三聚氰胺偶联的完全抗原免疫BALB/C小鼠,再用同源的小鼠的骨髓瘤细胞与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进行融合,经过ELISA方法筛选判定阳性融合孔,再用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以此为基本方法,进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经过三至五轮的筛选,得到三株针对三聚氰胺的单克隆抗体:2A7、6A6和6E3。我们还对所筛选出来的阳性单克隆杂交瘤细胞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对三株单克隆抗体进行了抗体特性鉴定。然后再利用实验室已有经验和相关文献探索制得胶体纳米硒颗粒,用胶体硒标记抗三聚氰胺单克隆抗体,依据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构原理,最终初步制得硒标三聚氰胺快速检测试纸条。并且进行了初步检测。三聚氰胺硒标快速检测试纸条的初步研制,为下一步三聚氰胺的现场立时快速初筛以及家庭人员自检提供一个特异性高的、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时间短暂的有力工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