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范畴的基本特征为出发点,对范畴扩容的定义、必要性、可能性及扩容方式等进行了多角度论述。
在语言和认知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以已经熟知的事物为参照,并借助基本的认知手段,即隐喻、转喻和类比,对原有的范畴结构进行调整,将新出现的事物纳入已有的范畴中去。这就是本文所讲的范畴扩容。
因表达细化与多样化的要求而调整已有的范畴结构是范畴扩容的最根本动因。然而范畴扩容之所以最为普遍常用,并成为认知和语言发展的首选则是由经济性原则和保持概念结构稳定性的要求共同决定的。
范畴扩容的可能性是由人们的认知特点及范畴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范畴化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识,是灵活多变的。作为范畴化的结果,范畴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则通过范畴成员间的家族相似性及范畴边界的模糊性表现出来。范畴本身的灵活性说明范畴具有可调节性,因此对范畴进行扩容是可能、可行的。
除经济性之外,语言发展中的另一要求是明晰性。一个符号表达过多含义必然会降低语言的明晰性,增加人们的认知负担。然而在范畴扩容过程中,所有的意义及功能扩展都是以人们基本的认知手段,即隐喻、转喻和类比为基础,有理据性地进行的。上述的范畴扩容方式可使经济性原则和明晰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得到调和,达到一种平衡。
为验证相关的理论论述及范畴扩容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本文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中的部分特有及共有的语言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名词,动词及复杂构式三个层面对语言中的范畴扩容现象进行了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