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屈原作品中的生命意识比较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庄子和屈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精神影响着后世无数文人和知识分子,他们不仅有着高尚的品格,而且作品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庄子的散文汪洋恣肆,屈原的诗歌浪漫哀怨,开创了论辩散文和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给后世文人提供了学习的典范。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都流露出对生命的哲思,对“天”的探索,高洁的理想,浪漫的风格,对乱世的愤慨,决定他们了他们的文学作品有着相似的美学风格。但是作为生活中的个体生命,他们又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理想追求,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了他们文学风格的不同。
  生命意识是一部文学作品活的灵魂,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识影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同样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文学作品的内在精神品质,也是作家思想情感和文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钱志熙先生在《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里,从生命本体角度和生命价值角度解释生命意识的内涵。生命意识包括生命本体意识和生命价值意识,生命本体意识是生命意识的直接展现形式,包括生存意识和死亡意识,即个体生命对生和死的直接认识,从中所产生的情感欲望;生命价值意识是生命意识的价值内涵,包括生死观、理想意识和时间意识,生命价值意识主要表现为个体生命对于生命应有价值的思考和把握。
  庄子和屈原都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纵观他们的文学作品,都有关于生命的深刻思考。庄子生于战乱四起的宋国,屈原生于动荡不安的强楚之地,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相似的生命意识。首先,庄屈都怀疑现实人生,他们都生活在乱世,都清醒地看到了这个浑浊的世道,对现实生活强烈不满,两者都有勇于批判现实的精神。面对残酷的现实,庄屈开始觉醒,他们不仅仅停留于批判,而是以实际行动反抗现实的压迫;其次,庄屈都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由,庄子追求哲人之自由,屈原追求诗人之自由。他们都有着文人的清高自傲,重视人格尊严;庄屈在作品中都流露出“哀民”、“激愤”、“孤独”的思想感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对生命孤独的思考,对乱世的激愤。
  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庄屈又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所以他们的作品中也流露出不同的生命意识。庄屈二人有着不同的生存意识,二者追求不同的生存方式,庄子清静无为,屈原向“美”而生;二者有着不同的死亡意识,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庄子“生死齐观”,屈原“舍生取义”;二者有着不同的理想意识,庄子崇尚自然,屈原坚持美政。二者有着不同的时间意识,对于自然时间和宇宙时间的感受不同,庄子向往永恒,屈原恐惧短暂。
  庄屈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生命意识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因素。首先,二者处于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庄子生于战乱四起的宋国,屈原生于强楚之地;其次,二者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庄子生活贫困,一生淡泊名利,屈原身为贵族大臣,忠君爱国却屡遭流放;二者有着不同的文化人格,庄子是一个贫寒知识分子的形象,率性旷达,屈原兼具政治家和诗人,清高自傲,忧国忧民;二者思想根源的不同,庄子师承老子,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屈原则更多地接受儒家道德伦理思想的熏陶。
  庄、屈的生命意识对后世文人产生了交互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士人在庄子避世和屈原入世的行为中折衷;士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引庄子、屈原为知己;士人以“庄子式”的心态实现“屈原式”的理想。
  总之,生命意识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庄子和屈原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对“生命”这个命题讨论得比较多的文学家,他们作品中流露出明显的生命意识,支撑了作品的骨架,庄屈分别受到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其显示的生命意识又具有明显的区分性。厘清庄屈作品中的生命意识,有助于拓展庄子、屈原比较研究范围,更好地赏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生命魅力。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制造业及其配套服务业在技术变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双背景下备受关注。如何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随着积极组织行为学发展日趋成熟,个人、领导、组织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成为了学者研究的聚焦点,也为制造业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个人-组织匹配、领导-成员交换和工作绩效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为制造业企业
学位
随着知识经济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组织内外部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企业以领导者为核心的观点受到质疑,而追随者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观点逐渐得到学界和商界的认可。目前,追随力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有关于追随力与员工工作绩效间关系的研究也不多见,尤其是对二者间作用机制的探索。同时,90后员工由于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有着不同于其它年代员工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一方面,他们教育程度高,创新能力强;
学位
在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下,领导者的个人品德和修养对组织战略发展,员工的结果输出有重要影响。因此,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德行领导近年来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深入探究德行领导对中国的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德行领导可以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绩效,也可以在一些中介因素的影响下作用于工作绩效。组织公平感是员工在组织中产生的一种主观认知,这种感知会作用于员工的工作绩效;领导者公平公正的
学位
“最低价中标法”是指在我国招投标活动中采用的,以“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为代表的,以投标价格作为唯一竞争因素的一类评标方法。实践中“最低价中标法”被不当使用,带来影响工程质量、破坏竞争秩序、滋生腐败等消极影响。由于“低价中标”违法行为大多出现在使用“最低价中标法”进行评标的项目中,加上少数媒体对低质低价问题工程的报道渲染,将引发“低价中标”的原因归咎为“最低价中标法”,导致社会大众产生“最低价中标
学位
伴随数据的收集储存和使用技术的不断提高,大数据逐渐显现出令人欣慰的使用价值,正深刻影响着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可以说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共享经济领域令人瞩目成就已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动
学位
玩忽职守罪属于渎职罪的范畴,由于其具有法益侵犯的多重性、犯罪情形的复杂性,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玩忽职守罪尚存在不同的意见,破坏了司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旨在解决司法界对于玩忽职守罪认识上的分歧,论文通过对调研的典型案例中的争议焦点,对胡某、徐某是否构成玩忽职守罪、是否具有徇私舞弊情节、对胡某的定罪是否适当进行了理论分析。论文依据法律和事实依据结合刑法学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初期以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和困扰为工作重点;2001年以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为指导理念,帮助学生完成个体心理发展课题,妥善解决发展中的心理矛盾,促进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2017
学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命题随之凸显。但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认知和实践具有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乃至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与人们所处环境和精神品格有关。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追求“美好生活需要”满足的活跃群体,因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努力实践“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  本文从大学生“美好生活需要”的认知误区
学位
社会舆论的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社会舆论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追溯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根底,确立了关于舆论引导的理论内涵和价值取向。1939年《中国青年》杂志复刊,作为延安时期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备受党中央领导人的关注和革命根据地青年的喜爱,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引导的载体。以《中国青年》为舆论宣传阵
学位
建国后,邓子恢长期从事农村工作且有农村工作经验,并直接领导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他注重实际调查研究,将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并指导实践。他的农业合作化思想的主要内容:积极主张中国农业走合作化道路;强调农业合作化走群众路线;阐述农业合作化的政策与“四原则”;提出生产责任制理论。其鲜明特点: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尺度;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用经济手段发展农业。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邓子恢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也不可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