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出于艺术方面的爱好,日本大正时代的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创作了大小35篇“切支丹物”。其中涉及圣徒主题的就有十余篇,可见芥川对该类题材的关注。自中学习作《老狂人》到晚期的《西方之人》、《续西方的人》,芥川的“圣徒”题材类作品自成体系。作者通过一系列“圣徒”形象的塑造,抒写自己对异质基督宗教与文化的特殊情结——向往、质疑、批判和迷惘,同时也写出了自己对社会现实、艺术真实及人生世事的深切体验与独特认知。此外,在当时日本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基督宗教文化大量涌入,异质宗教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和融合。浸润在这一背景下,芥川作品中的“圣徒”形象也就打上了东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印记。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笔者试将芥川文中的“圣徒”形象加以界定并分为以下四类:(一)西方传统圣徒。无论是取材于西方正典圣徒人物故事,还是在传统故事的基础上加以新的转变,人物的塑造仍然延续西方传统圣徒故事框架。(二)日本本土圣徒。这是芥川在受传统圣徒故事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日本本土文化塑造出的圣徒形象,他们是在日本本土发展起来的圣徒。(三)文化杂糅的圣徒。芥川把握时代形势,塑造了一批具有文化杂糅性质的圣徒,他们身上兼具西方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特质,透过他们可见日本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杂糅与交融。(四)“圣愚”。芥川笔下的“圣愚”有虔诚的基督教信仰,有些教徒生性愚钝却心灵纯洁,他们在自我信仰或信念的支撑下最终达成了人生壮举或生命奇迹,有些教徒甚至以殉教来维护其信仰。芥川受西方传统圣徒故事与文化的影响,文中的“圣徒”形象有对西方传统“圣徒”形象的继承,更有创新。芥川有时以西方圣徒故事为蓝本,在西方传统圣徒故事框架内塑造人物形象,这其中包括殉教者形象和圣经中的圣徒等。不过,西方传统圣徒大多是公式化人物,身上无不闪耀着神圣的光环,而芥川则是将圣徒置于世俗环境中加以还原,更多体现出的是作者对人性与现实、艺术与人生的深刻思辨。首先,芥川的该类题材透视出作者对圣徒形象所代表的基督教、西方文化与社会的认知。这其中不乏对信教者虔敬信仰的激赏,也有对不同社会文化间差异、矛盾与对抗的揭露,凸显出一个东方文人辩证复杂的认知。其次,芥川在文中塑造了一系列杂糅的“圣徒”。在异质基督宗教文化初传时期,日本受众对基督教认知模糊,甚至以本土宗教文化来阐释西方基督教文化,以至在异质基督宗教文化传入时有着与本土文化杂糅、并生的局面。芥川敏锐地把握到这一境况,塑造了一批基督宗教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共存于一身的“杂糅”的圣徒,表现出芥川对不同文化间杂糅、冲突与交流的认知。最后,芥川还借此题材来抒写自己心目中的圣徒形象。《西方之人》和《续西方的人》重新塑造了芥川心目中的圣母、施洗约翰等形象,芥川从一个日本文人的角度赋予这些形象以新的因素和特质,书写出自己心目中的圣徒,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对基督教的认知。最后,笔者着重探究芥川笔下独特的圣徒——“神圣的愚人”。由于自身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芥川对西方文化中的“圣愚”形象进行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创作了一系列独具芥川创作风格的“圣愚”。笔者试在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内,通过运用影响研究、变异学中的文化过滤、误读和变异等相关理论对芥川笔下的“圣愚”进行探究,发掘出这一形象系列的独特意义——由宗教熏陶到艺术殉道。芥川对基督教以及有着强烈基督教信仰的基督徒尤其是殉教者抱以极大的兴趣,但这都不是出于宗教信仰的目的,而是出于艺术的目的,也即芥川并不是要去追求神的信仰,而是出于对艺术的信仰(艺术至上主义)。芥川对艺术的至上信仰和圣徒对基督教的虔敬信仰具有相似性。圣徒信仰耶稣基督,一生追求至圣至美的境界,甚至不惜为此殉教;芥川一生追求不含利己主义的爱,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在艺术上奉行艺术至上主义,最后求而不得,遂以自杀作为终结。二者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心中的至上追求或信仰不惜牺牲生命。由此可见,芥川对圣徒从圣的行为及心理的认知、追寻与向往极具文人求“圣”这一东方文化底蕴——一生追寻圣至美的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