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具有多功能性,在光学、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氧化物(Fe3O4或SiO2)、聚合物、荧光染料为原料,采用三种不同的反应体系通过一步或多步法制备了三种类型的多功能氧化物荧光复合材料,并分别对它们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主要工作内容如下所述:1、氧化物掺杂聚乙烯吡咯烷酮荧光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在高温高压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开环自交联反应的过程中,向反应体系添加氧化物(Fe3O4或SiO2)纳米粒子以及苝衍生物染料(四氯苝酐或四氯花酰亚胺),通过氧化物纳米粒子表面的羟基与PVP开环产生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以及花衍生物染料海岛位卤元素与PVP开环产生的氨基发生取代反应,一步法得到结构及性能都稳定的氧化物掺杂PVP荧光复合材料。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原料浓度以及搅拌条件,得到了两种不同结构(薄膜或核壳)的荧光复合材料。由于荧光分子以及氧化物纳米粒子通过共价键的作用连接到PVP链上,合成的荧光复合材料具有稳定的荧光性质和纳米粒子的性质。这种方法为制备其他多功能氧化物纳米荧光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2、Fe3O4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油酸改性的磁性纳米粒子,然后用反相微乳液体系在磁性粒子表面包覆一层二氧化硅,再用硅烷偶联剂(APTES)对粒子表面进行氨基功能化改性,最后以化学键形式向粒子表面分别引入吲哚芳酸菁Cy5染料和苝酰亚胺星型聚合物PDI-PAA染料,得到了两种类型的Fe3O4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研究证明,两种磁性荧光复合纳米粒子都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具有磁性和荧光性能,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并且能够进入活细胞,有望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应用。3、荧光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通过反相微乳液体系,以水溶性且带正电的吲哚方酸菁染料Cy5-NH2为有机染料,在反应初始阶段加入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GPTMS),并在反应过程中加入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步法得到了化学包覆且表面氨基功能化的荧光SiO2复合纳米粒子。研究表明,粒子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几乎没有发生染料泄露并且具有较高的光稳定性。生物实验证明纳米粒子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且能够进入活细胞,有望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应用。这种制备荧光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方法还可适用于其他氨基功能化带王电的水溶性有机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