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深入研究,冲动控制障碍(Impulsive Control Disorders,ICD)作为一种特殊的非运动症状被广泛了解。在PD患者中,ICD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重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是目前值得被关注的临床问题。PD合并IC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可能的机制是在遗传易感性、相关危险因素影响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深入研究,冲动控制障碍(Impulsive Control Disorders,ICD)作为一种特殊的非运动症状被广泛了解。在PD患者中,ICD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重了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是目前值得被关注的临床问题。PD合并IC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可能的机制是在遗传易感性、相关危险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这些易感因素与多巴胺神经递质、多巴胺受体之间彼此相互作用所导致。本研究主要探讨原发性散发性PD患者中合并ICD组以及不合并ICD组的临床资料及候选基因遗传多态性之间的差异,分别从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水平上探讨PD合并ICD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易感基因,旨在为以后临床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及制定个体化的诊疗及管理方案提供新的方向以及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散发性PD患者82例,通过结构化的问诊方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分级量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以及帕金森病评定量表-冲动控制障碍问卷(Questionnaire for impulsivecompulsive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QUIP-RS)。通过QUIP-RS筛查以及神经内科医师的专业评估,将PD患者划分为合并ICD组和不合并ICD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中可能的危险因素;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利用多重PCR技术分别检测候选基因DRD3、SLC22A1、COMT、GDNF特定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对比两组患者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差异。结果:82名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7名患者存在ICD,发生率为20.7%,其中有5名患者存在病理性赌博(Pathological Gambling,PG),4名患者存在强迫性性行为(Compulsive Sexual Behavior,CSB),4名强迫性购物(Compulsive Shopping,CS)患者以及4名暴食症(Binge Eating,BE)患者。(1)两组患者UPDRS第一、第三部分评分、H-Y分级以及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的发病年龄早(P=0.015)、服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P=0.027)、单身(P=0.038)、吸烟(P=0.023)、饮酒(P=0.045)、抑郁(P=0.037)是PD发生ICD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咖啡因的摄入与否、是否存在焦虑以及每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aily Dosages,LEDD)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上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早(OR=0.902,95%CI:0.821~0.991;P=0.031)、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使用(OR=6.829,95%CI:1.013~46.039;P=0.048)及抑郁(OR=1.155,95%CI:1.054~1.265;P=0.002)是帕金森病患者发生冲动控制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3)两组患者DRD3基因多态位点rs6280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T基因(rs4680)、SLC22A1基因(rs628031)以及GDNF基因(rs2973033)多态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发病年龄早、单身、吸烟、饮酒、抑郁以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使用是PD患者发生ICD可能的危险因素,其中发病年龄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使用以及抑郁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在PD患者的个体化诊疗过程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2、DRD3基因多态位点rs6280的SNP可能与PD患者ICD的发生存在潜在的关联。3、COMT基因(rs4680)、SLC22A1基因(rs628031)以及GDNF基因(rs2973033)多态位点的SNP可能与PD患者IC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S270对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 lymphoma,NKTCL)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为探寻NKTCL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1、CCK8增殖抑制实验检测HS270、Vorinostat(SAHA,伏立诺他)、Chidamide(Chi,西达本胺)对NKTCL细胞株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术检测HS270、SAHA、Chi对
目的:分析lnc UBC1表达改变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lnc UBC1通过调控PARP3蛋白表达增强肺癌细胞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GEPIA2分析TCGA数据库和GTEx数据库中483例肺腺癌组织与347例癌旁组织中lnc UBC1的表达。采用q RT-PCR检测lnc UBC1在肺腺癌细胞株PC9、95D、A549、H1299以及永生化的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
目的:分析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ALR/CRT)表达改变对鼻咽癌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方法:CALR表达改变(过表达/沉默)的鼻咽癌细胞系给予电离辐射后,分别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划痕愈合实验、q 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CALR表达改变对鼻咽癌细胞生
目的:对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分别行胃电图及心率变异性检查,了解其胃电参数特点及分析自主神经功能活性是否存在不同特征性表现,与此类患者临床表现、病程及分期等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1、征集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接受检查及住院的1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第一组研究对象,帕金森病合并便秘患者15例作为第二组研究对象,将3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且都满足实验纳入标准。2、收集试验组一般资料、H-Y分期及便秘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及其分子表达活性依赖性神经保护蛋白(Activity-dependent neuroprotective protein,ADNP)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并评估检测CTCs计数的差相富集结合免疫染色-荧光原位杂交(S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人的血清AKR1B10水平,分析食管癌血清AKR1B10水平变化和血清AKR1B1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血清AKR1B10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1月初诊于湖南省肿瘤医院并经病理学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143例,以及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KR1B10水平检测方法为磁微粒化学发
背景:回肠原位新膀胱术(OINB),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后尿路重建的术式之一。OINB通过截取一段回肠来制作“新膀胱”,在储尿及排尿方面接近生理功能,让患者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实践发现OINB术后新膀胱容量(Vmn)影响尿控功能(UC),但影响程度尚不清楚,有必要探讨不同体质指数(BMI)患者的Vmn与UC的相关性,以指导术中应截取的回肠段长度,构建容量适当的新膀胱。目的:分析回肠原位新膀胱
目的:比较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在MRI各影像序列下放射影像医师与放射治疗医师勾画大体肿瘤靶区的差异。其结论用于指导直肠癌后程高剂量放疗GTV勾画时在哪种MRI序列及哪类医师勾画更精确。材料与方法:入组9例距肛缘10cm以下局部晚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同步放、化疗(50Gy/25次,口服卡培他滨825mg/m2,2次/日)后行MRI扫描,1位放射治疗专业医生(放疗科)及1位放射影像诊断专
目的:Pit-1是垂体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素,其表达状态与肿瘤分类、治疗方法有关,术前预测垂体腺瘤Pit-1表达状态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预测垂体腺瘤Pit-1表达状态中影像组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垂体3.0T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根
第一部分槟榔依赖者脑自发活动研究目的:槟榔依赖(Betel quid dependence,BQ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长期嚼食槟榔(Betel quid,BQ)对身心健康具有重大危害,会导致口腔癌等疾病。本研究旨在采用百分率振幅(Percent amplitude of fluctuation,Per AF)方法研究BQD者脑自发神经活动的变化,为BQD干预及治疗提供功能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