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老鼠、蚊子、苍蝇、和蜚蠊是我国主要的病媒生物,可通过叮咬、污染食品、破坏设备和传播疾病,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目前,我国共有鼠类185种,蚊类3300多种,蝇类3730余种,蜚蠊200余种,这些病媒生物可以传播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黄热病、丝虫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伤寒、霍乱等多种病媒生物性疾病,给国家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和较重的经济负担;白纹伊蚊是国内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高密度的白纹伊蚊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登革热的发生或流行。目前,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已成为控制白纹伊蚊密度的重要手段,然而化学杀虫剂的频繁与不合理使用也导致白纹伊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药性已成为有效控制白纹伊蚊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了解和掌握主要病媒生物本底情况以及白纹伊蚊的抗药性状况对病媒生物及相关疾病的防制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目的1.了解深圳市坪山新区主要病媒生物的基本情况如:种群构成、密度分布及季节消长等,从而建立该区域的病媒生物基础数据库,为进一步有效防控病媒生物及病媒生物性疾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2.了解坪山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和合理使用杀虫剂控制伊蚊及伊蚊相关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参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对深圳坪山新区主要病媒生物进行监测;鼠类采用鼠笼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蚊类分别采用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蜚蠊采用粘捕法;对捕获的病媒生物进行人工分类鉴定;2.选取深圳市坪山新区东、西、南、北、中5个有代表性的地理区域,分别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并带回实验室进行混合饲养;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对F1代三龄末四龄初白纹伊蚊幼虫进行6中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检测。研究结果1.坪山新区主要鼠种为褐家鼠,占90.65%,平均鼠密度(2.37%)高于国家标准;坪山新区主要社区间鼠密度差别没有统计学差异;居民区鼠密度高于特殊行业,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4.72,P=0.03);全年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多峰曲线。全年共捕获蝇类共10属16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占74.16%,全年平均蝇密度为96.51只/笼;主要社区间蝇密度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F=3.41,P=0.03);不同生境间大头金蝇密度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F=3.47,P=0.02);经两两比较,农贸市场与绿化带大头金蝇密度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居民区与绿化带大头金蝇密度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全年蝇密度季节消长呈三峰曲线,高峰分别在4月、6月和11月。全年共捕获蚊类4529只,平均蚊密度为15.10只/灯.h;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90.97%,其次为骚扰阿蚊和白纹伊蚊;主要社区间蚊密度差别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生境中居民区蚊密度高于医院和公园;全年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曲线。坪山新区诱蚊诱卵指数为9.33%,不同生境间的诱蚊诱卵指数差别不具统计学差异;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9月份达最高(33.10%)。全年共捕获蜚蠊663只,平均蜚蠊密度为0.45只/张,其中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90.95%);主要社区间蜚蠊密度差别不具统计学差异;不同生境中餐饮店蜚蠊密度高于农贸市场和居民区;全年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呈多峰曲线。2.坪山新区白纹伊蚊对残杀威的抗药性指数为1.45,属敏感;对DDVP、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4、2.27和4.17,属低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的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2.84和21.91,属高抗性。研究结论1.深圳市坪山新区主要病媒生物优势种群分别为褐家鼠、致倦库蚊、大头金蝇和德国小蠊;鼠密度和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高于相关标准,该区应进行重点防制;2.坪山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以高效氯氰菊酯和双硫磷的抗药性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