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身边有老人抱怨,“手机作业”使平时乖巧懂事的小孙女迷上了手机,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什么是“手机作业”?随手一搜,原来有关APP一大堆:“作业帮”“一起小学学生”“作业盒子小学”“讨厌作业”“今日作业”“作业快手”“小勾学习圈”……对于学生,这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手机作业”到底是福是祸?
电子产品VS青少年近视:一个寒假,近视度数增加二三百度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去年6月的一则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接近中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同时,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超过七成,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四成。
来自国内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显示,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近视患者。6—15岁孩子的平均近视率已达46.64%,且该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严重。“越是发达的城市近视率越高。”广东省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甄兆忠曾表示,这是由于发达城市的孩子接触高科技产品,如电脑、电子游戏等更早更多。
2018年寒假,北京大学儿童视觉发育中心副主任医师肇龙是在忙碌中度过的。由于在假期中疲劳用眼,看手机、玩电子游戏、不注意用眼卫生等,许多孩子视力急速下降。接诊中他发现,短短一个寒假,有的孩子近视度数就增加了二三百度。每年寒暑假和假期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都是肇龙科室最忙的时候,他曾带着四个进修大夫,半天里接诊了160多名小患者。身在眼科第一线,他为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态势感到担忧。
事实上,纵使看书或学习导致近视也并不足取,况且很多青少年用眼过度完全是因为沉迷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不法商家竟以“手机作业”的名义,借助学习类APP将游戏及涉黄内容推送给学生,是可忍孰不可忍?
学习类APP乱象:过度商业化、违规嵌游戏、推送涉黄内容
10月15日,《南方都市报》曝光了包括“互动作业”“作业帮”在内的学习类APP存在过度商业化、违规嵌游戏、公号推送涉黄内容等乱象。《成都商报》趁热打铁,根据家长反映的种种问题,于15—17日多次致电“互动作业”,对家长投诉内容作了求证与连续报道。直到17日,“互动作业”经营方北京千阳远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晓夕才作出回应,称“认识到错误,已移除游戏中心,将永久关停微信公号”。
而直到下架前,在“互动作业”的“爱微游”游戏板块,“大圣轮回”“传奇来了”“征服喵星”等上百款游戏,学生们仍可以通过所谓学习类APP直接玩。既然是一款学习类APP,为何要将游戏植入其中?对此,商家直言不讳,承认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考虑。而为何官方微信公号内容会如此低俗不堪,商家的回应是“编辑没有受过严格的媒体训练,红线意识不强”“为了追求阅读量”。
就像近日发生在山东菏泽的“广告上红领巾”事件一样,一些商家唯利是图,早已丧失了道德的底线。那这款APP受众是谁?多吗?根据易观千帆2018年5月的数据,“互动作业”APP活跃用户中,年龄在24岁以下者,占比高达43.7%。去年12月以来,“互动作业”APP月活规模持续上升,即便寒假期间,月活也在700万人之上。打着“手机作业”的幌子,一款不良APP轻易就能对百万量级的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
虽然受到家长的质疑、媒体的诘问,但不少学习类APP却深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比如同样广受诟病的“一起小学学生”。公开资料显示,该APP开发方“一起教育”公司已经经过E轮融资,总融资额约38.06亿元。互联网经济大潮下,受巨量资本裹挟,在线教育市场泥沙俱下,学习类APP也未能幸免。如此情形下,媒体的监督报道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央视曝光 行政监管:唯利是图、漠视责任必将受到严惩
近期,央视接到全国各地多名家长反映学习类APP里有网络游戏版块设置,担心孩子会上瘾。继去年11月曝光“我要当学霸”“阿凡题”等手机学习类APP内充斥不良内容后,央视新闻今年10月再度发力,播出“作业APP乱象再调查”节目,曝光了部分中小学作业APP暗藏网络游戏,诱导学生进行游戏分值、电子宠物的比较,甚至含有涉黄内容。
对于商家的不法行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如果明知道用户是未成年人,还向其推广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小程序,大平台本身是有责任的,不仅违反了国家网信办的相关法律规定,也违反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10月2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作出回应,“经查,‘互动作业’APP存在大量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低俗色情互动信息,并存在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网络出版服务等问题。”据此,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向“互动作业”APP的经营方北京千阳远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告知书。当天上午,该APP停止运营。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强调,网络应用软件特别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网络服务产品,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互联网企业务必要履行好企业主体责任。追求正当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漠视责任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教委也展开了行动,要求详细了解每一位在校生使用第三方学习类APP的情况,包括所用APP的名称,使用的学科,主要用途和收费情况,同时还要求对APP的使用是家长行为还是学校或者教师的行为,以及使用时长等方面进行调查。
八部门发布方案:严控青少年近视率,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虽然一些学习类APP的使用确实能减轻老师布置作业的负担,但专家表示,APP数据库的数据匹配毕竟不能完全替代老师的主动思考和判断,久而久之,此种手段难免会使使用者养成惰性,容易形成“捷径”依赖。
同样,单从最基本的学生视力保护这一点来看,“手机作业”是否值得提倡也有待商榷。就在两个多月前的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列出一系列为儿童和青少年“护眼”的硬措施,其中既有对学校和相关行政部门的严厉约束,也有对学生家长的诚恳建议。
方案要求,学校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应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根据方案,国家新闻出版署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方案还要求,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同时,方案提醒家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此外,方案建議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电子产品VS青少年近视:一个寒假,近视度数增加二三百度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去年6月的一则报道称,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接近中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同时,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超过七成,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四成。
来自国内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2016年,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显示,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近视患者。6—15岁孩子的平均近视率已达46.64%,且该现象在经济发达地区更为严重。“越是发达的城市近视率越高。”广东省视力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甄兆忠曾表示,这是由于发达城市的孩子接触高科技产品,如电脑、电子游戏等更早更多。
2018年寒假,北京大学儿童视觉发育中心副主任医师肇龙是在忙碌中度过的。由于在假期中疲劳用眼,看手机、玩电子游戏、不注意用眼卫生等,许多孩子视力急速下降。接诊中他发现,短短一个寒假,有的孩子近视度数就增加了二三百度。每年寒暑假和假期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都是肇龙科室最忙的时候,他曾带着四个进修大夫,半天里接诊了160多名小患者。身在眼科第一线,他为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态势感到担忧。
事实上,纵使看书或学习导致近视也并不足取,况且很多青少年用眼过度完全是因为沉迷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些不法商家竟以“手机作业”的名义,借助学习类APP将游戏及涉黄内容推送给学生,是可忍孰不可忍?
学习类APP乱象:过度商业化、违规嵌游戏、推送涉黄内容
10月15日,《南方都市报》曝光了包括“互动作业”“作业帮”在内的学习类APP存在过度商业化、违规嵌游戏、公号推送涉黄内容等乱象。《成都商报》趁热打铁,根据家长反映的种种问题,于15—17日多次致电“互动作业”,对家长投诉内容作了求证与连续报道。直到17日,“互动作业”经营方北京千阳远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王晓夕才作出回应,称“认识到错误,已移除游戏中心,将永久关停微信公号”。
而直到下架前,在“互动作业”的“爱微游”游戏板块,“大圣轮回”“传奇来了”“征服喵星”等上百款游戏,学生们仍可以通过所谓学习类APP直接玩。既然是一款学习类APP,为何要将游戏植入其中?对此,商家直言不讳,承认主要是出于商业目的考虑。而为何官方微信公号内容会如此低俗不堪,商家的回应是“编辑没有受过严格的媒体训练,红线意识不强”“为了追求阅读量”。
就像近日发生在山东菏泽的“广告上红领巾”事件一样,一些商家唯利是图,早已丧失了道德的底线。那这款APP受众是谁?多吗?根据易观千帆2018年5月的数据,“互动作业”APP活跃用户中,年龄在24岁以下者,占比高达43.7%。去年12月以来,“互动作业”APP月活规模持续上升,即便寒假期间,月活也在700万人之上。打着“手机作业”的幌子,一款不良APP轻易就能对百万量级的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
虽然受到家长的质疑、媒体的诘问,但不少学习类APP却深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比如同样广受诟病的“一起小学学生”。公开资料显示,该APP开发方“一起教育”公司已经经过E轮融资,总融资额约38.06亿元。互联网经济大潮下,受巨量资本裹挟,在线教育市场泥沙俱下,学习类APP也未能幸免。如此情形下,媒体的监督报道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央视曝光 行政监管:唯利是图、漠视责任必将受到严惩
近期,央视接到全国各地多名家长反映学习类APP里有网络游戏版块设置,担心孩子会上瘾。继去年11月曝光“我要当学霸”“阿凡题”等手机学习类APP内充斥不良内容后,央视新闻今年10月再度发力,播出“作业APP乱象再调查”节目,曝光了部分中小学作业APP暗藏网络游戏,诱导学生进行游戏分值、电子宠物的比较,甚至含有涉黄内容。
对于商家的不法行为,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如果明知道用户是未成年人,还向其推广不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小程序,大平台本身是有责任的,不仅违反了国家网信办的相关法律规定,也违反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10月2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作出回应,“经查,‘互动作业’APP存在大量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低俗色情互动信息,并存在未经许可擅自开展网络出版服务等问题。”据此,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向“互动作业”APP的经营方北京千阳远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和行政处罚告知书。当天上午,该APP停止运营。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强调,网络应用软件特别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网络服务产品,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互联网企业务必要履行好企业主体责任。追求正当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漠视责任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节目播出后,北京市教委也展开了行动,要求详细了解每一位在校生使用第三方学习类APP的情况,包括所用APP的名称,使用的学科,主要用途和收费情况,同时还要求对APP的使用是家长行为还是学校或者教师的行为,以及使用时长等方面进行调查。
八部门发布方案:严控青少年近视率,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虽然一些学习类APP的使用确实能减轻老师布置作业的负担,但专家表示,APP数据库的数据匹配毕竟不能完全替代老师的主动思考和判断,久而久之,此种手段难免会使使用者养成惰性,容易形成“捷径”依赖。
同样,单从最基本的学生视力保护这一点来看,“手机作业”是否值得提倡也有待商榷。就在两个多月前的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列出一系列为儿童和青少年“护眼”的硬措施,其中既有对学校和相关行政部门的严厉约束,也有对学生家长的诚恳建议。
方案要求,学校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应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根据方案,国家新闻出版署要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
方案还要求,国务院授权教育部、国家卫健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同时,方案提醒家长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此外,方案建議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