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OVS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处理方法,比较不同类型OVSS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55例OVSS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4型:I型(无孔斜隔型)、II型(有孔斜隔型)、III型(无孔斜隔合并宫颈瘘管型)、IV型(无孔斜隔合并斜隔侧子宫颈闭锁型),比较不同类型OVSS患者发病特点、就诊情况、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合并泌尿系畸形情况差别,随访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1.55例OVSS患者,I型23例(41.8%)、II型24例(43.6%)、III型2例(3.6%)、IV型6例(10.9%)。2.就诊平均年龄为(18.38±6.24)岁,I~IV型患者就诊平均年龄分别为(13.57±3.50)岁、(21.58±5.57)岁、(21.50±2.12)岁、(23.00±6.07)岁。初潮至发现该病间隔中位时间1.5年。I~IV型患者初潮至发现该病间隔中位时间分别为0.4年、7年、7年、7.5年。I型和II型患者就诊平均年龄及初潮至发现该病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5例患者均行妇科查体、盆腔及泌尿系超声检查。55例OVSS患者入院血常规检查率100%,白细胞计数平均为(7.99±2.86)*10^9/L。其中I~IV型白细胞计数分别为(8.23±2.00)*10^9/L、(7.38±2.38)*10^9/L、(5.10±0.14)*10^9/L、(10.43±5.68)*10^9/L,I型与II型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OVSS患者临床表现多样,I型、III型、IV型主要以周期性下腹痛就诊,分别占69.6%(16/23)、50%(1/2)、33.3%(2/6);II型主要就诊原因为周期性下腹痛、经期淋漓出血或异常分泌物,分别占33.3%(8/24)、16.7%(4/24)、16.7%(4/24)。5.OVSS患者最长经期平均(6.9±2.70)天、阴道壁囊肿28例,囊肿最大直径中位数为6(5.0,8.0)cm、阴道积血量有效病例数为15例,其中I型8例、II型7例,积血量中位数分别为40(21.25,125.0)ml、30(10.0,50.0)ml。I型和II型最长经期、阴道壁囊肿最大直径、阴道积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5例OVSS中,63.6%(35/55)为右侧斜隔,36.4%(20/55)为左侧斜隔。87.3%(48/55)合并泌尿系畸形中,以肾脏缺如最多见,均为斜隔同侧,其中54.5%(30/55)合并右肾缺如,27.3%(15/55)合并左侧肾脏畸形。I型与II型肾脏缺如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方法:均行手术治疗,手术率为100%。其中I型60.9%(14/23)主要为宫腔镜下斜隔切除术,II型手术方式多样,III型100%(2/2)为直接经阴道斜隔切除术,IV型100%(6/6)为阴道斜隔切除+腹腔镜患侧子宫切除术。8.随访:55例患者随访43例,失访12例,随访率为78.2%(43/55),中位随访时间为5.9年。I~IV型痛经缓解率分别为100(18/18)、90.9%(10/11)、100(1/1)、100%(3/3)。41.9%(18/43)患者已婚,其中术后有生育要求者10例,60%(6/10)成功受孕,均于斜隔对侧子宫受孕。结论:1.OVSS发病主要在青春期初潮后,症状严重程度与梗阻程度有关,完全性梗阻发病年龄早于不完全梗阻患者。I型发病年龄小于II~IV型,I型发病距初潮时间短于II~IV型。2.OVSS临床表现以周期性下腹痛、阴道淋漓出血为主,缺乏特异性,临床注意鉴别,防止误诊、漏诊。3.OVSS常合并泌尿系畸形,以肾脏缺如为主,右侧肾脏缺如多于左侧肾脏缺如。4.OVSS的治疗首选阴道斜隔切除,需结合盆腹腔状况及合并症,制定个性化方案。5.加强对OVSS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明显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保护患者生育力,利于患者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