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Translator-Centeredness Based on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a Comparative A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anhui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翻译理论也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译学理论研究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译者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自从翻译理论界的研究重心转向文化角度之后,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国内外学者开始转向对译者作用的研究。与此同时,翻译理论研究者更加注重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引入到翻译研究之中。近年来,全球掀起了生态文化学术思潮,人们开始回归自然。基于此,翻译适应选择论应运而生,它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学说1引入到了翻译研究之中。   本文作者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理雅各(James Legge)2和汪榕培3的两个《易经》英译本进行比较,探讨译者的中心作用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翻译就是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胡庚申2004:219)。适应与选择不可分割,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它们是译者的本能,强调了译者是整个翻译过程的主导者。   因此,作者从译者对需要、能力和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选择三个方面,将理雅各和汪榕培两位译者在《易经》英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进行对比分析。从译者的需要方面来看,不同的译者的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会对文本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译者的能力方面来看,不同的译者为适应其自身能力,包含译者的双语、双文化能力,个人的气质,学习能力等,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从翻译生态环境方面来看,不同的译者将会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维度上进行不同的选择性适应转换,进而选择不同的译文。   通过上述对比,作者发现两位译者从不同层面解读了《易经》的内容,达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完成了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理雅各在《易经》的英译过程中,选择适应原文的古文风格和古汉语的语言规范,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最大程度的传递文化内涵,而汪榕培则侧重于尽可能地向读者阐述《易经》的深奥哲理。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作的不同的适应与选择进一步阐释了译者作为翻译的中心,在翻译过程中集适应与选择于一身,决定了翻译的文本,翻译策略以及最终的译文。因而,本文是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以理雅各和汪榕培的《易经》英译本对比为例,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证实译者是整个翻译过程的中心。
其他文献
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悲剧》讲述了主人公克莱德为进入上流社会不择手段,最终堕落成杀人犯的故事。奥地利犯罪心理学家汉斯·格罗斯认为,由于犯罪行为的主体是犯罪人,研
随着新媒体在高校中的普及,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学生工作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
威廉·福克纳主要由于他的约克纳帕塌法系列而闻名于世,其在作品中探索了南方传统价值的崩溃以及在当代社会巨大变革时期人类所处的困境。《在我弥留之际》也属于约克纳帕塌法
稳态误差是描述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的重要指标,针对其概念理解难,计算过程繁琐,以0型、I型二阶控制系统为例,分别采用Multisim硬件模拟电路仿真和Matlab软件仿真,分析了在单位
正射极耦合逻辑(PECL)是成帧器高速I/O的标准逻辑电平,这种输出方式耗电较大,为降低功耗需采用一些间接的解决方案.Maxim推出的MAX3881、MAX3891复用/解复用器的并行通道采用
趋向动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小类,来和去是其中很重要的两个词。它们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补语,它们既能表示趋向意义,又能表示引申意义。趋向动词来和去可以与其它动词结合在一起
文章深入探讨常见电芯电压平衡电路,研究各平衡电路的特性与适用性,进而提出一新型的全局型主动式互补平衡电路.本研究所设计的平衡电路使用特殊的光继电器开关组件及电路逻
“克里斯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对于Tabe而言,克里斯无疑是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在克里斯的帮助下,Tabe得以进入职业圈,也是在克里斯“保狗战术”的执教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外国优秀影片涌入中国,电影成为中国人日常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影字幕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影的效果,也影响到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的加速,我国有更多企业开始有“走出去”的战略,拓展国外业务。因此,企业需要培养更多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派人才。近些年,企业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