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纱》到毛姆的中国观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论文旨在追踪《面纱》中女主角凯蒂在中国原始的自然环境,异域的悠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氛围的浸染之下内心所发生的微妙的变化,并通过女主角的心灵蜕变进一步来探悉作者毛姆自身或含蓄或明晰的中国观。中国的极端贫穷和中国人的缄默成为了女主角凯蒂虚荣心以及堕落的最好惩罚,而中国那异域的远古文明和中国人静默的神秘成为了她暂时脱离痛苦折磨的避难所,但儒家道德对于女子贞节的说教成为了她的失真和背叛行为的严厉道德谴责,之后中国的生死观最终将她从堕落,痛苦和迷茫之中解救出来。在中国的环境和文化因素的不断刺激之下,女主角的这种不断内省和自我超越其实印证了作者毛姆自己对于中国的复杂态度—微弱的东方主义者的仇华情绪融入到了强烈的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朝圣者般的情感中。他坚信,不仅他自己笔下所杜撰的人物可以从中国寻求剑精神的解脱和释放,而且整个日益沦落的西方文明也可以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明中发现其实现自身复苏和重生的良方。
其他文献
同义词在英语词汇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正确恰当地使用同义词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突破英语词汇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英语写作及交际能力的关键。 本文采用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定
英语是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的核心。随着英语教育的繁荣发展,英语教材也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更新。在新课标(2001)版的指导下人教版新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常常会面临种种选择,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而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其中一个在中西方翻译作品中频繁使用的翻译方法便是注释。注释是提供评论或者解释的一种行
阐释学是一门研究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它经历了从古代的文献学阐释学和神学阐释学逐渐发展到现代哲学阐释学的漫长过程,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与翻译结下了不解之缘。哲学阐释学使文学
在历年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中,综合改错题一直都是难易度系数偏低的题目。语篇错误的判断准确率相对较低,造成学生得分偏少的现象。语篇衔接理论诞生已有30多年,虽然国内
称呼语是语言交际中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其使用是否得体对于维系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因而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如民族学,社会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