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如何识别“类案”,既是实现“类案类判”的逻辑前提,也是解决当下法律适用不统一现象的方法前提。类案识别标准的确立无疑将会使得“类案类判”目标的实现具有更强的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操作性,助力法律统一适用,真正实现通过类案实现法治。本文尝试运用“类型”学说来解决当下类案识别标准中的难题,其致力于探讨两个问题:第一,类案识别标准是否存在;第二,类案识别标准如何确定。前者涉及类案识别标准的存有论证明,后者涉及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识别“类案”,既是实现“类案类判”的逻辑前提,也是解决当下法律适用不统一现象的方法前提。类案识别标准的确立无疑将会使得“类案类判”目标的实现具有更强的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操作性,助力法律统一适用,真正实现通过类案实现法治。本文尝试运用“类型”学说来解决当下类案识别标准中的难题,其致力于探讨两个问题:第一,类案识别标准是否存在;第二,类案识别标准如何确定。前者涉及类案识别标准的存有论证明,后者涉及类案识别标准的方法论阐述。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现有的类案识别标准进行实证考察。当下我国的类案识别实践模式大体呈现为“智能检索+人工识别”。就智能检索而言,目前存在多种类案检索系统,检索方式比较混乱,检索结果鱼龙混杂。就人工识别而言,法官面对“类案”普遍存在“不愿”“不会”识别的问题。类案检索方式和结果混乱的根源在于缺乏对类案识别标准的精确认知。此外,本文还深入考察并反思了当下我国类案识别标准已有研究的困境、局限。虽然已有的多种理论从特定角度而言,确实抓住了类案识别中的某些关键要素,但又忽视了另外一些核心要素。已有理论如同“盲人摸象”,最大缺陷在于对类案识别标准的整体把握不足,深层次的根源在于其共享的“概念思维”的单调性,其试图通过一些有限、分离且封闭的特征达致对类案的识别。相较于既有的研究,本文的不同之处在于以“类型学说”为基础展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同于抽象思维的类型思维,即事物之间相似性的识别不以外部特征的相似为前提,而是取决于视角的选取,具体来说就是判断二者是否具有共同的事物本质。针对类案识别标准是否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对现有的两种怀疑论观点进行批判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揭示了其中潜藏的“稻草人谬误”与“概念混淆谬误”。并且通过对共相难题的梳理和相关相似性的论证,证明了类案的存在,进而论证类案识别标准的存在。针对类案识别标准如何确定的问题,本文提出和论证了一种新的类案识别标准,即“新二要素说”。其中的“新”体现在首次提出以“争议焦点+法律目的”作为类案识别的标准。从类型学说来看,法的发现是一种使生活事实与规范相互对应、调适的过程,此种过程需要一个当为与存在之间的调和者,即“争议焦点”。在明确争议焦点之后,通过“法律目的”对争议焦点所涉及到的事实或法律问题是否实质性相似进行判断,由此证立了“争议焦点+法律目的”作为类案识别标准的合理性。就“新二要素说”具体应用而言,其具有“两步走”的特征:第一步通过“争议焦点”初步判断案件之间是否具有类型意义上的相似性,即判断案件之间所面临的问题是否具有相似性;第二步则通过法律目的判断上述相似性是否足以确保案件之间具有实质相似性。
其他文献
在全球面临生态问题和资源紧张的背景下,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受到消费者、企业以及政府的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消费国,与此同时,废弃电子产品产生的环保问题越发严重,引发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其中,废旧手机占据了废弃电子产品中的很大一部分。如不能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必将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成重大威胁。本研究以我国废旧手机回收渠道为研究对象,针对正规与非正规回收渠道的管理
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的时空变化是识别和划分生活、生产与生态等不同国土空间的重要依据,是国土空间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基于2000、2010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初级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使用GIS技术和指标模型等方法对2000-2020年河南土地利用类型与功能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从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区位熵、转移矩阵及相对变化率等4方面对20
税收自愿披露制度是指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逃税和漏税等税收违法行为进行自愿披露时进行认定和处理的制度。随着涉税信息自动情报交换机制的发展与各国税收征管能力的加强,对于纳税人既往未申报或申报不实的资产与所得如何处理成为各国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共同关注的问题。当纳税人出于各种原因未遵守税法规定时,自愿披露制度允许纳税人采取补救措施,主动回归到税收遵从体系中来,节约税务行政成本并带来大量财政收入。本文立足于博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出现的城市增长终结和城市收缩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特别是西欧、北美的一些地区,对城市收缩的研究机构众多。国内关于城市收缩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收缩城市存在城市人口减少和城市空间扩张并存的现象,这种收缩被经济、空间的增长所掩盖。然而,持续的城市空间扩张会进一步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出,如果缺乏连续的人口流入,政府在后续的财政收入上会面临后继乏力的困境。因此,正确认识城市收缩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教育政策从人人“有学上”转变到“上好学”,教育质量从“基本均衡”转变到“优质均衡”,学校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工作不断推进。然而,学校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以及城市的发展规划,缺乏城乡统筹规划协调等方面的指导,继而导致城乡教育发展失衡。城乡教育发展差距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环境保护问题愈加显得重要。以往的社会发展很多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供应链便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因为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断加大,最明显的就是快递数量,随着购买物品的增多,快递包装以及废旧的物品也就越多,如果不采取回收措施,对环境无疑是有害的,而这需要供应链成员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因此以绿色供应链为切入点展开
“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识别与优化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当前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相比,山区具有地势起伏大、生态环境脆弱、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突出等特征。精准识别与优化山区“三生空间”结构布局,有利于缓解山区国土资源利用过程中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河南省嵩县为研究区域,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郑欧班列自2013年运行以来,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和地区之间贸易交流和发展,加快了我国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为推动郑州更快、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从郑欧班列物流与区域经济方向出发,针对郑欧班列物流与郑州市区域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郑欧班列物流与郑州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能力,实现二者互相影响,互相发展的研究。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是促进郑欧班列与经济共同发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海上运输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集装箱海运物流联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是21世纪以后,整个海运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式,致使部分海运公司出现恶意竞争的局面,为了能够在激烈的海运竞争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许多海运企业纷纷组建集装箱海运物流联盟,来保证自身企业竞争能力的稳定性,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分担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集装箱海运物流联盟为各个联盟内部海运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平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单一行业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通过将不同行业进行融合,拓宽行业的发展道路,促进多个产业间的协同融合,从而增加产业利润的来源渠道,最终促成1+1>2的效果。本研究正是基于此目标,将物流业与金融业两个已有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促成一种产业模式。本研究首先对两行业当前发展状况、协同发展必要性、河南省协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