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手术中异体输血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应用的相关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we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直视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全球每年约实施100-125万例心脏手术。心脏手术是异体血制品输注量较大的手术种类之一,消耗了手术用血总量的近80%,占美国全国用血总量的10%到15%。多项研究表明,输注异体血制品会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目前,对异体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输注的研究较多,多数研表明输注RBC会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心脏手术后的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会增加术后感染风险。然而,对于血小板(platelet,PLT)和/或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的输注是否会增加心脏手术后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我们仍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RBC是心脏手术中使用最多的血制品,输注FFP和PLT的患者相对较少,而研究中多数样本量较小,不足以支持将FFP和PLT分别进行研究,这使得我们难以确定单独输注任何一种血液制品对预后产生的影响。异体血制品是一种稀缺且昂贵的医疗资源。一直以来,如何减少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异体血制品的输注,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在围术期采用适当的血液保护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风险。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ANH)作为一种性价比高、简单易行的血液保护方法,近年来吸引了更多临床医生的关注。然而,关于ANH是否能够减少异体血制品的输注并改善预后,目前仍存在争议。另外,对于ANH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的另一个重要的争论点是ANH的采血量,即大量ANH是否可以达到比小量ANH更有效的“节约血制品”效应。由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四个部分研究。第一章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异体血制品输注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在CPB下心脏手术患者中,输注RBC、FFP和PLT三种异体血制品对术后死亡和感染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07.01—2017.06.30)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09.01—2017.06.30)接受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在总体样本中对输注血制品和未输注任何血制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三种血制品输注对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然后对输注RBC、FFP和PLT三种异体血制品的患者分别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在匹配后的数据集中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评估输注RBC、FFP和PLT三种异体血制品与心脏手术后死亡和感染并发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后,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两中心数据进行分层分析。主要结局为院内全因死亡率。次要结局为院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和脓毒血症。结果本研究一共纳入了8238名患者,其中109例患者(1.3%)死亡,812例患者(9.9%)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4937例患者(59.9%)接受了至少一种血制品的输注。与没有输注任何异体血制品的患者相比,输注任何一种异体血制品都会显著增加院内全因死亡率(2.0%vs.0.18%;P<0.001)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3.3%vs.4.8%;P<0.001)。任何一种异体血制品的输注都与死亡风险呈剂量依赖性相关,RBC、FFP和PLT的输注量每增加1个单位,患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8%、24%和12%(RBC:OR:1.18,95%CI:1.14-1.22;FFP:OR:1.24,95%CI:1.18-1.30;PLT,OR:1.12,95%CI:1.07-1.18)。术后死亡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异体血制品总量之间也呈剂量依赖性相关,血制品输注总量每增加3个单位,术后死亡(OR:1.88,95%CI:1.70-2.08)和感染并发症(OR:1.18,95%CI:1.43-1.57)发生风险分别增加88%和18%。结论CPB下心脏手术围术期输注RBC、FFP和PLT三种异体血制品是术后死亡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术后死亡及感染并发症发生风险随三种异体血制品输注总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增加。第二章小量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异体血制品输注和预后的影响目的探讨在CPB下心脏手术患者中应用小量ANH和围术期异体血制品输注、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3.09.01—2018.09.30)CPB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倾向评分匹配(1:3)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估小量ANH对院内全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的组间和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小量ANH是指采血量=体重(kg)×5~8m L/kg。主要结局为围术期RBC的平均输注量。次要结局为围术期RBC的输注率、FFP、PLT的输注率和输注量、院内全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包括感染并发症、心血管系统严重并发症、大量胸腔积液、脑卒中、心脏手术相关性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AKI)、术后严重出血(12h胸腔引流量>1000m L)、二次开胸手术)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ANH组和非ANH组分别有330名患者和990名患者匹配成功。与术中没有实施小量ANH的患者相比,术中实施小量ANH的患者围术期RBC输注量(2.2±4.2 vs.3.3±5.2单位/人,P=0.001)和输注率(41.2%vs.52.5%,P<0.001)均显著降低,围术期FFP的输注量(291±608 vs.430±808m L/人,P=0.004)、输注率(24.8%vs.32.1%,P=0.013)也明显降低。而小量ANH对PLT的输注情况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小量ANH可以显著降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OR:0.27,95%CI:0.08-0.87,P=0.029)和CSA-AKI的发生风险(OR:0.77,95%CI:0.60-0.99,P=0.041),但将RBC输注作为校正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后,小量ANH对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不再具有明显影响(OR:0.31,95%CI:0.09-1.03,P=0.056)。结论心脏手术中实施小量ANH可以减少围术期、术中RBC和FFP的输注量和输注率,但对PLT的输注并没有产生明显影响。实施小量ANH还可以降低术后CSA-AKI的发生风险。第三章大量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高输血风险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分析目的1、评价CPB下心脏手术中-高输血风险患者中实施大量ANH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2、以第二部分数据中实施小量ANH患者的围术期血制品输注量、输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对照,评价CPB下心脏手术中-高输血风险患者中实施大量ANH是否可以进一步降低围术期异体血制品的输注。方法前瞻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05—2020.04)CPB下心脏手术、输血风险评分工具(Transfusion Risk Understanding Scoring Tool,TRUST)评分≥2分的患者。筛选出本研究第二部分中实施小量ANH的患者,以其围术期血制品输注量、输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为对照,评估实施大量ANH患者围术期异体血制品的输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大量ANH是指采血量=体重(kg)×12~15m L/kg。血气分析、PLT计数和TEG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主要结局为围术期RBC的平均输注量,相比基线水平减少1单位则认为大量ANH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脏手术围术期异体血制品的输注。可行性评价指标为:研究对象入组率;ANH失败率,规范外血制品输注;对研究入组的前50%患者进行中期安全性分析,安全性评价指标为:院内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包括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脑卒中、肺部感染、大量胸腔积液、CSA-AKI、术后严重出血(12h胸腔引流量>1000m L)、二次开胸手术)的发生率,若高于基线水平2倍,则考虑终止临床试验。结果本研究共筛选110名患者,最终纳入74名患者,入组率为72.7%,6名患者ANH未达到预期采血量(7.5%),没有患者接受规范外输血。对照组小量ANH患者围术期RBC平均输注量为1.5±2.2单位/人,输注率为41.3%。本研究中共有18名患者(24.3%)围术期输注了RBC,平均输注量为0.5±1.1单位/人。与小量ANH患者相比较,实施大量ANH的患者围术期RBC人均输注量减少了1个单位,输注率降低了17%。ANH平均采血量为776±127m L,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00 m L。研究入组的前50%患者中(n=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没有超过基线水平2倍。所有患者中,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为12.2%(n=9),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为8.1%(n=6),大量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4%(n=1),CSA-AKI发生率为33.8%(n=25),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为8.1%(n=6),二次开胸手术发生率为1.4%(n=1),平均ICU停留时间为4.0±1.8天,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0.9±4.7天。结论本研究表明,CPB下心脏手术中的大量ANH实施方案是安全、可行的。与实施小量ANH的患者相比,实施大量ANH可以进一步减少围术期RBC的平均输注量和输注率,而且没有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第四章不同量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高输血风险患者围术期异体血制品输注及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在CPB下心脏手术中-高输血风险患者中,与实施小量ANH的患者相比,大量ANH是否可以进一步减少围术期异体血制品的输注。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0.05—2021.01)CPB下心脏手术、TRUST评分≥2分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小量ANH和大量ANH。本研究对受试者和结局评估者设盲,随访至术后90天。血气分析、PLT计数和TEG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应用相关分析评估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的TEG结果与术后12h引流量之间的关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价ANH采血量与围术期RBC输注量之间的关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大量ANH对围术期RBC输注率的影响。主要结局为围术期RBC的平均输注量。次要结局为围术期RBC的输注率、FFP、PLT的输注率和平均输注量、术后90天内全因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包括新发房颤、急性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大量型腔积液、手术切口感染、CSA-AKI、脑卒中、术后严重出血(12h引流量>1000m L)、二次开胸手术)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筛选159名患者,最终纳入110名患者,小量ANH组和大量ANH组各纳入55人。共有36名患者(32.7%)接受了RBC输注,平均输注量为0.8单位/人。与小量ANH组相比,大量ANH可以进一步降低围术期RBC的平均输注量(0.4±.0.8vs.1.2±2.0单位/人,P=0.005)和输注率(23.6%vs.41.8%,P=0.042)。FFP、PLT的平均输注量和输注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大量ANH组患者的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小量ANH组(3.6%vs.18.2%,P=0.029),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NH采血量(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42,P=0.002)、术后第一天Hb浓度(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359,P<0.001)与围术期RBC输注量呈负相关,而术前脑卒中病史(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198,P=0.017)和ASA分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193,P=0.021)与围术期RBC输注量呈正相关。将ANH采血量加入到由异体血制品输注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中,回归模型对因变量变异的解释程度(R~2)增加了约5%,达到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心脏手术中实施大量ANH可以显著降低围术期RBC输注率(OR:0.37,95%CI:0.15-0.89,P=0.026)。结论与实施小量ANH的患者相比,心脏手术中实施大量ANH可以进一步减少RBC的输注量,而且随着ANH采血量增加,RBC输注量呈下降趋势。与小量ANH相比,实施大量ANH后患者围术期RBC输注风险可降低73%。此外,研究中还发现心脏手术中实施大量ANH的患者术后严重出血发生率较低,初步得到支持大量ANH在心脏手术中应用的结论,但仍需要后续大样本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其他文献
慢性应激是癌症发生发展中公认的危险因素,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耐药等多个环节。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常伴有慢性精神应激,且此类患者预后更差。抗精神药物及应激激素阻断剂的临床应用可延长癌症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证明应激因素在肿瘤防治中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应激因素如何通过神经免疫
学位
背景:根据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第三,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因素之一。人口老龄化、饮食习惯、肥胖、缺少体育锻炼和吸烟等不利的危险因素也增加了结直肠癌的风险。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除了手术切除以外,还有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尽管这些新的治疗方法使结直肠癌的总生存期相对延长,但由于早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表现非常隐匿,发现时常常是晚期,因此,寻找预防和治疗结直肠
学位
单分散胶体粒子或其组装结构通常有着特殊的光学、电磁学、表面物理化学等性质,在不同的领域包括,基础物理学、材料科学、能源、传感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单分散胶体粒子,聚合物胶体粒子有着成本低廉、制备简单、易于修饰等优点。而聚合物胶体粒子的功能化对于其本身或者组装结构的性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开发了一系列的方法来实现功能化单分散聚合物胶体粒子制备和组装,但是这些方法往往不
学位
多年来,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LSPR)效应的金属纳米材料一直是纳米领域的研究热点。在2009年之前,几乎所有的等离子激元工作都是基于金属铜、银和金进行的。直到2009年,赵等人通过开创性的理论预测和实验首次证实了半导体纳米材料也具有LSPR性质,这一发现打破了之前人们对于等离子激元只能局限在金属纳米材料中的固有认识,将其扩展到了半导体纳米材料中。自此,半导体等离子激元研究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
学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缺牙患者选择种植修复来恢复口腔的咀嚼功能。很多研究报道了促进种植体骨结合的表面改性方法,目前大颗粒喷砂酸蚀(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技术依然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表面处理方法。本研究在光滑和SLA钛片表面构建早期成骨相关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表达谱并筛选出新型circRNA42
学位
目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为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类泛素蛋白NEDD8(Neur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8)与底物蛋白的结合过程被称为类泛素化(Neddylation),其作为一种新
学位
第一部分MiR-93通过靶向E2F1和CCND1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和化疗耐药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化学疗法(简称化疗)是乳腺癌全身治疗的基石,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化疗耐药通常会导致治疗失败。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s)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广泛参与到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生物学过程中。并且,miRNA的异常表达与癌症的发生发展
学位
中缝背核与腹侧被盖区作为大脑结构中的弥散性调制系统分别通过释放五羟色胺递质和多巴胺递质广泛的支配全脑多个脑区,对大脑的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表明,五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对于动机样行为是必要的,并且参与到许多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中,包括抑郁症和药物成瘾。中缝背核和腹侧被盖区中均含有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分别通过局部抑制和自身投射参与行为调节,其多样性还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尽管有研究发现
学位
背景:肝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率位于第六,死亡率位于第三。中国是肝癌大国,约占全球50%的新发和死亡病例,肝癌在中国死亡率位于第二,总体五年生存率不足20%,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由于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复杂且尚未被完全阐明,致使靶向肝癌的治疗手段非常受限。肝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到多个癌基因的异常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配体蛋白p62/SQSTM1在肝癌等实体肿瘤中高表达且与临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