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贫富分化、老龄化、医疗健康、教育和交通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由此,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大量的社会问题,是理论界亟待破解的问题。社会创新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而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全球性现象。目前,世界正经历一场巨大的经济技术转型,迅速发展的“技术-经济”子系统与滞后的“社会-制度”子系统失衡且矛盾加剧中,社会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我国社会创新力量薄弱,社会创新滞后且实践成效不足,实践中的社会创新亟待理论上的高度关注和指导。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文献近些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现象。社会创新作为创新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基于管理实践的观察,结合社会创新理论的文献阅读,从而进一步提炼论文所关注的具体科学问题,即(1)基于双重目标的企业类型研究: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例;(2)企业社会创新实现路径研究;(3)进一步地研究在不同的社会创新实现路径下,企业如何通过对利益相关者治理以达到平衡盈利性和社会性地目的。立足于本文的研究问题,在国内外社会创新研究系统回顾的基础上,本文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样本,采取实证聚类研究,得出企业社会创新的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对比案例的方法开展企业社会创新实现路径研究以及进一步地探究在不同的社会创新实现路径下,企业如何通过对利益相关者治理以达到平衡盈利性和社会性的目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双重目标的企业类型划分为低质型、高盈利型、高社会型和优质型。本文以盈利性和社会性为划分类型维度,根据测量均值分别将盈利性和社会性分为高低两种状态,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样本分割成4份,最终得到了低质型(盈利性低,社会性低)、高盈利型(盈利性高,社会性低)、高社会型(盈利性低,社会性高)和优质型(盈利性高,社会性高)4种类型。(2)企业社会创新存在高盈利型→优质型和高社会型→优质型两种典型实现路径。在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对两家案例企业的比较分析发现企业社会创新存在两种典型实现路径,路径一是指从高盈利型向优质型企业转变,路径二是从高社会型向优质型企业转变。(3)企业社会创新对利益相关者治理存在阶段差异。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按照“实现路径前-实现路径过程-实现路径后”总体研究框架思路探讨了企业社会创新路径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显示:①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主体属性的利益相关者治理存在差异。②企业社会创新在实现路径过程中采取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主体属性划分和治理这一逻辑。论文主要创新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对社会创新理论研究的贡献。首先,本文创造性构建了企业社会创新盈利性和社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方法,补充已有的社会创新定性类型研究,建立起了一个以盈利性和社会性作为评价维度的二维坐标。其次,深入探讨企业社会创新的路径研究,得出企业社会创新存在高盈利型→优质型和高社会型→优质型两种实现路径。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的贡献。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提出社会创新分析框架,探究企业社会创新的实现路径,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社会创新研究领域。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可拓展之处:如适当增加测量维度并提高变量测量的客观性、扩大样本量开展统计验证和将利益相关者理论由个体层次向关系和网络层次拓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