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走向后工业时期,我国大都市出现了郊区化现象。大都市区域内小城镇所处的发展背景产生改变:大都市的经济辐射覆盖到区域中的乡村,生产要素的流动范围更大;大都市中心城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产业和居住空间向区域内小城镇扩散;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小城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小城镇发在大都市区域这一特殊的区域下需要根据其发展现状条件进行空间发展模式的调整,以适应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中心城空间扩散的影响。本论文以大都市区域发展为视角,分析了区域内小城镇空间发展特点以及存在问题,从而对小城镇的外部空间形态发展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针对小城镇的区位特点分析其空间发展模式的确定原则,并且对北京大都市区域内小城镇进行了实例分析,探讨不同小城镇空间发展模式的适用类型。本论文首先对小城镇发展相关发论和空间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梳理,构建了论文的理论基础。接着,对大都市区域内小城镇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大都市区域这一区位的特殊性、小城镇的空间构成要素和空间形态现状类型,总结其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了大都市区域内小城镇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将其外部空间形态的扩张方式总结为四类模式原型。针对大都市区域小城镇空间发展的核心目标,本论文提出其空间发展模式的选择应建立在区域战略发展为主导原则、动态性原则、环境保护原则之上。为了更好的论证,本论文以北京市区域内小城镇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例研究。论文从北京市的发展定位、城镇体系演变、相关政策与城市规划、小城镇发展现状的方面对北京市区域内小城镇的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就42个重点镇进行了进一步的空间发展分析,总结北京市区域内小城镇空间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前文总结的空间发展模式的确定原则对42个重点镇进行了空间发展模式判断,以期对小城镇的空间建设以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