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书》是文、史两臻其美的名著。本文着眼《汉书》的文学特质,从结构、叙事和语言三个方面探抉析微,力争有所新见。加上引言和附录,全文共有五个板块的内容。引言部分,对《汉书》的写作历程,其“雅”、“壮”、“博”等文学个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写法上力避平铺直叙式介绍,而是将《汉书》问世后产生的巨大反响,班固的个人气质和文学修养,以及班氏的家族传统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还原《汉书》写作的本始语境,既知人论世,又深入作品。对全文的写作提纲挈领。第一章讨论了《汉书》的结构,着眼点由大及小:《汉书》《表》的结构具有分层递进的锥体特征。《古今人表》似存羼伪问题,做初步探讨;十《志》则整齐排列,并注重内部的动态互补;十二《纪》自足地形成了合抱型的小结构。若再联系列传部分,则整部《汉书》是一种圆中套圆的结构体系,呈现得内敛、有序、严肃,合于《汉书》雅正的总体文学风貌。(第一节)《汉书》作为断代史,非常成功地利用了合传和类传的形式,将所要记录的人物按照某一标准进行归类,合于一传,既能显出其共性,以便可以代表历史进程的某个阶段,或者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又须保持各个人物的个性特色,显出同中之异。《汉书》合传、类传的设置,规模《史记》,但不拘于《史记》成法,将各种人物按块划分、按时排序,表现得整饬有序,凸现了历史演进的阶梯性,而且有效地集中和突出了人物特点。就《汉书》某合传或类传中各组成单元的关系而言,大致可概括为三种类型,即并列式编排、串联式编排和交错式编排。(第二节)我们又专门抽取《元后传》为讨论对象,深入分析了《汉书》篇章结构安排之妙。发现它对外与前后各篇关系紧密,自觉融入全书的结构构思,共同为表达作者的某种史意服务;对内则在导引、断续、对比、照应、线索交错、适时调节以及使用警句进行提动等方面,都有精心安排,匠心独具。(第三节)第二、三章讨论了《汉书》语言方面的技巧和独具的特色:《汉书》“雅”的文学个性在语言上有集中的体现,班固喜用一些能够营造雅的风貌的字词,而弃用一些恶俗的语词;《汉书》语言的雅,是典雅而非其它,表现在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骈俪化程度很深、骈语形态多样,和语言、情感等的止而不乖。(第二章第一、二节)两汉之间,大赋的写作逐渐走向征实、可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志乘或类书的价值和意义,是谓赋的史化;而同时,史传著作的语言却走向了赋化的道路。(第三节)《汉书》设计人物语言和对话艺术也多独到之处。语言切合人物身份、性情,并善于描摹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对话方面,善于营造气氛,虚字和修辞手法的使用也使对话摇曳多姿,对辩论、书信等,班固也特重加以描摹和利用。另外,《汉书》还经常使用省写式的对话,别具情韵。(第三章第一、二节)修辞方面,除了大量的对偶和排比,《汉书》中比喻和引用两种修辞手法也用得比较频繁和出彩;虚字中尤以“矣”、“然”二字的遣用特具精神。(第三、四节)《汉书》的语言还有随遇而迁的特色,即作者的叙述语言适应所记对象,根据对象的不同而调整相应的语言风格。可归结为三个方面:“武有武法”,“文有文法”,“赋家赋法”。(第五节)第四、五章围绕《汉书》的叙事特色进行了探讨:通过将《汉书》与《史记》及其续作进行比较,对《汉书》的叙事特点作一宏观把握。肃正、严密,不拘定法、富于变化,同时表现得恢宏、大气,凌越近作而能远绍《史记》,这是《汉书》叙事的一般面貌。(第四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在叙事框架上,《汉书》往往能打破常态的叙事模式,综合运用多种叙事手法;从结构的整体着眼,《汉书》在叙事上块状分明;它还有“依事立体”的重要特征,分三个方面:空间地理的铺展、历史时间的衔接和文化脉络的传承。(第五章第一节)《汉书》叙事的一般特点,计有典型化倾向,善于营造特定情境,独到的战争描写,注重突出细节,叙事风格多变,长于对比、断续之法,讲究遣词用字等。(第二节)班固注重在《汉书》堆积的叙事文字中进行调节,而不使滞重,原其手段,概有数端:精美的景物描写,列女角色的穿插,合理的虚构艺术,利用诗歌的调节作用,以叙事作为调节,幽默讽刺的笔调等。(第三、四节)附录部分梳理了《汉书》之前史著叙事理路的嬗变路径,作为对前文内容的参照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