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胃癌术后1年内患者生活质量的转变以及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各阶段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且术后1年内没有出现复发或转移的胃癌患者90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临床疾病资料调查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研制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分别于胃癌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月患者住院复查时指导其填写问卷。资料收集整理完毕后,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一般资料采用频数或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符合正太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生活质量的多因素分析则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结果(1)功能量表、症状量表和子症状量表得分均在术后3月波动明显(P<0.05),术后6-12月得分较术前得分相比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总体健康状况为术后3月得分最低(P=0.000),术后6、12月得分与术前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P<0.05);术后3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术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和化疗(P<0.05);术后6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家庭收入、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术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和化疗(P<0.05);术后12月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年龄、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术式、TNM分期和联合脏器切除(P<0.05)。结论(1)胃癌患者术后3月生活质量最差,之后逐渐好转,术后1年内生活质量已经基本恢复正常。(2)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术前影响因素主要为一般人口学因素。术后的影响因素既有一般人口学因素又有临床疾病因素,年龄、家庭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术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一直是胃癌患者术后3、6、12月的影响因素。(3)临床医护人员应该根据胃癌患者在手术前后不同阶段存在的生活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