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通过各类文献检索,对现有展厅建筑的结构功能特征、夏季空调室内设计参数以及气流组织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有规范,分析了室内设计参数(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风速、最小新风量等)与环境舒适健康、系统节能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室内空调设计参数选取范围,同时,论文还讨论了室外设计参数对夏季空调负荷的影响。针对世博会举办期间正值炎热夏季这一事实,考虑人们进出展厅频繁,冷热或热冷变化剧烈的过渡环境将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和生理上的伤害,论文通过理论分析RWI指标,探讨了展厅内外连接的过渡区域合理的空调设计参数范围,并确定了过渡区的合理长度,以缓解这种冷热急速变化的过渡环境带给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舒适感。以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馆乒乓房(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实验基地)为研究对象,笔者与课题组成员一起设计和搭建了大空间建筑室内热环境实验基地,并负责了其中的柱状送风系统的设计、施工及测定。设计时,利用分层空调负荷计算方法,理论分析了不同分层高度情况下建筑的冷负荷。论文针对以喷口送风为代表的上送下回、以风柱送风为代表的下送上回两种分层空调气流组织形式,进行了室内热环境测定。测定共进行了3天3个工况,测试内容涉及到室外环境参数、室内水平与垂直温度分布、室内风速及相对湿度分布、围护结构内壁面温度等。测定结果表明柱状送风形式下室内居住域温度、速度场的分布比较均匀,温度分层面较低。测定结果还为后续数值模拟提供了一定的边界条件和程序调试依据。论文利用AIRPAK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测定工况下的室内热环境,获得了与测定结果较好的吻合度。在此基础上,论文模拟了夏季空调设计工况下喷口送风与风柱送风两种空调送风形式下的室内热环境,结果证明在相同的空调送风条件下,风柱送风能够形成更好的室内热环境,与测定结果结论一致。最后论文就风柱送风这一气流组织,进行了一系列变工况的模拟,研究了送风参数以及回风口高度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论文所做工作,将对世博展厅建筑室内热环境设计与空调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对绿色世博的建设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