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国的地质公园体系己初具规模,数量上位居全球第一,超过了全球各国地质公园的总和,但质量上地质公园旅游业的发展是否处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有待于考究。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是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地质遗迹资源定量评价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基础理论和工具方法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如何实现地质公园旅游良性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在对其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评价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将资源环境领域的脱钩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领域,构建了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评价并分析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状态和演化趋势,总结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八章: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其次概述了论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最后指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概述。总结了地质遗迹的概念和特征,介绍了地质遗迹的类型和等级划分方法以及空间分布特征;概述了地质公园的概念与特征、建立及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地质公园建设的成就。第三章: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首次界定了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特征、原则和内容,指出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LAC理论)和旅游生态足迹理论。最后总结并概述了地质遗迹资源评价、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和脱钩理论的研究进展。第四章:研究区概况。详细介绍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概况、区域地质概况、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空间分布等。第五章: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从地质遗迹的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和旅游开发条件三个方面构建了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地质遗迹资源评价赋分标准,并对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予以改进,将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人员分为专家组、管理人员组和游客组。定量评价并划分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的等级,结果表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资源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和观赏游憩价值,还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和市场潜力。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开发条件成熟,景区建设较为合理,游客人数逐年增加,旅游经济不断增长,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地质旅游产品结构较单一、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明显,旅游基础设施和解说系统有待完善。第六章:基于脱钩理论的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首次将资源环境领域的脱钩理论引入地质公园这一微观领域,构建了适合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评判标准,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探讨了2004-2012年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关系和程度,分析了二者的脱钩发展阶段和时间演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12年6个时期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类型呈现“弱脱钩→扩张性耦合→扩张性负脱钩→弱脱钩→扩张性耦合→弱脱钩”的变化趋势,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度的强弱相应呈现“较强→弱→弱→较强→弱→较强”的演变状态。总体来看,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度呈现弱、较强交替演变状态,逐渐演化为“弱脱钩、较强可持续”的发展趋势,但生态环境压力指数依然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旅游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冲击仍然存在,旅游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脱钩评价理论为地质公园新一轮规划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与反馈机制。第七章: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模式研究。结合上述评价研究,总结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护、开发、管理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了促进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集保护、开发与管理的三维立体优化模型和模式。第八章:结论和展望。对全文进行综合研究,概括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并根据本研究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