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很多,对诗歌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诗歌最显著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衔接手段,用隐晦的连贯增大内涵,这需要调动较多的认知运作,不能简单将衔接和连贯结合起来处理。但是,以往的研究多利用平行、重复等显性衔接手段,从微观角度探讨诗歌语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视角。
本世纪初,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认知诗学诞生。该学科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以研究文学阅读为主要任务,注重跨学科研究,用认知科学的某些概念、方法来分析文学文本,探讨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其中就包括话语研究。因此,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出发,以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探索英语诗歌语篇连贯,力图构建一个综合性、多角度的研究框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概述了诗歌语篇连贯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所在,指出在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章:首先回顾了连贯的定义以及衔接和连贯的关系,然后介绍了国内外诗歌语篇连贯研究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对认知诗学进行了全面介绍,包括起源、发展、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提出从认知诗学角度探讨诗歌语篇连贯的可行性,引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
第三章: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奠定了本文的理论框架。这一部分主要是对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的重要概念及理论进行界定,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作者结合英语诗歌语篇分析了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特点,为构建新的连贯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章是全文的主要章节。作者通过分析英语诗歌的语言特点,以语义连贯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新的连贯分析模型。该模型首先从四个层面审视了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对英语诗歌语篇连贯的解释力,然后以英国玄学派诗人George Herben的诗歌Virtue为例,系统阐释该模型在具体诗歌语篇中的运作方式,指出作者和读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世界知识对构建诗歌语篇连贯的不可或缺性,为探讨英语诗歌语篇连贯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结论部分: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不仅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新构建的连贯模型对语篇分析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