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烛照下的英语诗歌语篇连贯研究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uan2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对语篇衔接和连贯的研究很多,对诗歌语篇的研究却很少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诗歌最显著的语篇特征是缺乏显性衔接手段,用隐晦的连贯增大内涵,这需要调动较多的认知运作,不能简单将衔接和连贯结合起来处理。但是,以往的研究多利用平行、重复等显性衔接手段,从微观角度探讨诗歌语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视角。 本世纪初,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认知诗学诞生。该学科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之上,以研究文学阅读为主要任务,注重跨学科研究,用认知科学的某些概念、方法来分析文学文本,探讨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其中就包括话语研究。因此,本文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出发,以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为基础,探索英语诗歌语篇连贯,力图构建一个综合性、多角度的研究框架。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引言:概述了诗歌语篇连贯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所在,指出在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章:首先回顾了连贯的定义以及衔接和连贯的关系,然后介绍了国内外诗歌语篇连贯研究的现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对认知诗学进行了全面介绍,包括起源、发展、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提出从认知诗学角度探讨诗歌语篇连贯的可行性,引出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 第三章: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奠定了本文的理论框架。这一部分主要是对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的重要概念及理论进行界定,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作者结合英语诗歌语篇分析了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特点,为构建新的连贯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章是全文的主要章节。作者通过分析英语诗歌的语言特点,以语义连贯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新的连贯分析模型。该模型首先从四个层面审视了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对英语诗歌语篇连贯的解释力,然后以英国玄学派诗人George Herben的诗歌Virtue为例,系统阐释该模型在具体诗歌语篇中的运作方式,指出作者和读者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世界知识对构建诗歌语篇连贯的不可或缺性,为探讨英语诗歌语篇连贯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结论部分:对全文的总结和升华。不仅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新构建的连贯模型对语篇分析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侦讯问答属于典型的机构性话语,具有明确的任务导向性,其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讯问中的问和答来实现。然而侦查员与嫌疑人的问答互动并不总是严格的符合话轮替换规则,而是存在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我们发现许多惯用语的意义产生于人的认知结构,具有大量的系统概念理据: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约定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本文拟从隐喻和转喻的
韩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产业化·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时代,黄皙暎作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一直关注着社会问题,因此他的文学作品主题是随着韩国社会问题的变化而变化的。黄皙暎
作为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在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爱伦·坡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但是他的文学才华在当代已
学位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点,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的高低。然而,词汇学习又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普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