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探寻——从鬼形象到姐妹关系的探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恩美在中美文化交流中起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努力,谭恩美的五部畅销小说:《喜福会》(1989),《灶神之妻》(1991),《百种神秘感觉》(1995),《接骨师的女儿》(2001)以及《沉默之鱼》(2005),使谭恩美在中美文化交流中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同是也成功引起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关注。谭恩美被视为在美国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获得了许多学者和读者的高度好评。   本文将集中讨论姐妹对鬼理解上的改变,展示中美文化的融合。希望通过分析姐妹对中华民族文化经典象征一鬼看法上的变化,阐述中美文化间的交流以及移民第二代身份的探寻。文章将分成三部分:首先将着力阐述在《百种神秘感觉》中鬼这个概念在姐妹各自文化中所承载的作用,架起一座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接着,文章通过妹妹奥利维对姐姐旷口中鬼故事态度上的变化进行探讨,展现姐妹两个人关系上的进程。两人从彼此的陌生,到成为倾听者,再到交流者,最终成为生活的伴侣,完整呈现出一个美国人认识中国文化的过程。最后,文章尝试使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和“杂交”的理论分析这部小说。旷作为小说的一个重要人物,引进了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奥利维小说中另一个主人公,在旷帮助下渐渐地找寻到了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生存的第三空间,重新塑造了一个中美文化混合的新自己。对于作者谭恩美来说,这部小说也是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探索,找寻一个中美文化的立足点。
其他文献
归化异化策略选择的指导原则应是文本的目的和功能。两种方式没有根本冲突,可同时用于同一个句子。选择归化还是异化时,还必须考虑听众读者学习源文化内容的兴趣和能力。通常意
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这大大提高了国际商务谈判的几率。由于参与谈判的双方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个性等方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1811-1863)的代表作,它也是一部世界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必(1922-1968)成功地翻译了这部作
国际文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球文化贸易总额一直在持续增长,文化外贸的国际比重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标志。我国文化外贸占世界文化贸易份额很小,目前我国政
习语“idiom”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论文中的“idiom”意指成语。英语成语(English idioms)只包括固定短语,不包括谚语,俚语和其它俗语;汉语成语(Chinese idioms)只包括四字
“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世界各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官方话语是传递该国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态度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了中美两国领导
自译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翻译活动。无论在翻译理论研究还是文学实践领域,自译都是边缘化的事物。其实,和普通译作相比,自译作品早已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在当今信息高速传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