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薄膜电极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动态演化的原位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电池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日益广泛,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是未来锂电池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制造高性能锂电池,理解电池设备中的各组成部分在充放电过程中运行机理(例如,正/负极材料的脱嵌过程、电解质的传质过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电极/电解液固-液界面钝化层的形成、电极/固态电解质固-固界面的能级校准)都是至关重要的。利用传统的电化学表征方法可以洞悉电池内部的反应机理,例如:通过恒电流循环充放电测试可得到脱嵌电位、能量密度、循环保持率、倍率性能等参数;或者利用交流阻抗、变扫速循环伏安法或恒电流滴定法测试电化学参数,反向推算研究电池内部的离子扩散行为、界面电化学行为和脱嵌机理等现象。这些传统的宏观表征方法对于理解电池内部发生的电化学过程至关重要,并且已在电池研究和开发中使用已久。然而,对电池内部的复杂运行机理而言,这些传统的表征技术仅能提供有限的间接电化学信息。近年来,得益于材料表征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种电化学原位表征技术已在锂电池机理研究中展示出巨大的表征潜力。这些电化学原位表征技术融合了传统电化学测试方法与其它材料分析技术,因此能够采集与材料电化学性质相关联的多维度物理/化学信息,有利于从材料本征性质角度理解电池电化学性能演化的微观机制。因此,本文重点选择了原位扫描探针显微镜和原位X射线衍射法作为表征手段,以磁控溅射法制备的无粘结剂薄膜电极作为研究模型,开展对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本征性质的动态表征,以理解电池材料物理/化学性质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具体工作如下:第一部分,针对具有化学计量比的LiCoO2O3-I结构相与脱锂态的O3-II相晶体结构相似,难以表征区分的问题展开系列研究。有趣的是,LiCoO2的O3-II相具有金属电导特性,而O3-I相则表现为电子绝缘态。揭示由锂离子脱嵌诱导的LiCoO2本征电子电导的变化机制和非平衡相变对于电池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研究基于自行搭建的原位液下峰值力轻敲(PF-TUNA)原子力显微镜的原位观测技术,首次在LiCoO2薄膜电极表面观测到了O3-I→O3-II相转变及其绝缘体-金属转变,且进一步利用时间依赖的X射线衍射技术和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拆解的LiCoO2薄膜电极的相弛豫过程。同时结合原子吸收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证明了其电导变化和非平衡相变的本质是由于钴离子的价态变化及其与氧2p电子轨道杂化程度的提升。最后,基于原位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进一步总结凝练出非平衡相变的“离子阻塞模型”。第二部分,进一步利用原位表征技术研究了正极材料工作过程中,不同晶面与电解液形成的固-液界面上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正极材料的表面性质对于离子/电子的输运和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形成十分关键,优化材料的外暴晶面可以优化离子/电子输运路径且提高材料与电解液的界面兼容性,进而提升材料电化学性能。这里利用原位X射线晶体衍射法和接触电流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具有c轴轴向择优和非轴向择优两类LiCoO2薄膜电极的结构相变、电极表面电子电导演化及表面钝化膜的形成机制,结果也证实了两类薄膜电极均遵循“富锂核心”的锂离子扩散模型。同时结合电化学性能测试的结果发现,具有非轴向择优取向的薄膜正极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这主要是由于该电极具有笔直的离子扩散通道和更多的电子导电区域,因此电极的离子/电子极化更小;但由于非轴向择优电极表面具有较大的表面功函数和丰富的过渡金属原子活性吸附位点,因此电极在首次充电过程中易于形成更厚的钝化膜,降低其库伦效率。第三部分利用经典的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观测了具有特殊纳米阵列结构的Cu O薄膜负极随充放电过程的表面裂纹萌生、拓展及SEI膜的形成和消融。由于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收缩极为严重,这将导致电极材料破损、活性材料损失和循环容量保持率下降。针对此问题,这部分实验通过掠入射沉积法成功制备了具有纳米棒阵列结构的Cu O薄膜负极,在100μA/cm~2的测试电流密度下循环80次依然保持200μAh/cm~2/μm的容量,循环稳定性能大幅提升。研究发现其提升机理不仅是由于纳米棒结构缩短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增大了电极的表面积,更是由于原位观测所发现的薄膜“呼吸效应”有效地抑制了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产生的体积变化而导致的薄膜破损和容量损失,因此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第四部分,将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展至锂基材料固态电化学体系的表征。这部分制备了自上而下分别为LiCoO2/Si O2/Si的多层膜锂基电化学忆阻器结构。实验发现,该结构器件的纵向电子阻抗可通过施加的偏压进行可逆调节。进一步表征证明器件的阻变过程伴随着电场驱动下的锂离子在LiCoO2层中的扩散,与Si O2/Si层中的锂化与去锂化过程,这与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在结构和固态电化学反应机制上是一致的。因此作者认为,对于此类固态电化学结构中锂离子“扩散诱导的材料性质变化”的观测和进一步研究,对于优化设计锂基忆阻器和全固态锂电池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荥阳市居民膳食营养和健康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9—11月荥阳市1 500户家庭15岁以上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结果 本次调查共抽取调查对象3 147人,有效人数3 034人,有效率为96.41%。调查对象人均每日蔬菜摄入量为(421.94±44.67)g,男性人均每日蔬菜
本文旨在对以宽窄巷子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窗进行分析比较,探究窗在窗洞、功能、材质、手法等方面的规律。通过对宽窄巷子的窗进行调查统计,探究窗的窗洞类型、材质选型、功能和手法引用,最终得出历史文化街区在窗使用方面的客观规律:窗洞以方形、圆形、花窗形窗洞为主;多使用木材、竹材、石材;多使用借景、移步换景、虚实结合等手法。
发酵,又称发酵技术,指利用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使有机物分解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以适宜的环境和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和生命活动来制造微生物菌体本身、直接代谢物或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化学反应。
期刊
为做好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所地处徐州市高校的515名来华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估在徐高校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是重要的病原媒介,传播多种病原体而导致疾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目前,蜱类防治主要以化学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为主,由于过量或不当使用对环境以及非靶标生物造成巨大影响,为其可持续利用带来极大挑战。因此,研发安全、有效、环境友好型的蜱类防治方法极为重要,其中利用植物提取物或植物精油防治蜱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由于植物提取物或植物精油通常由多种挥发
学位
学位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发现学习理论视域设计历史主题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提升历史学习效率;教师要基于历史学角度探究主题教学的价值,促使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形成价值判断、优化社会实践。教师在展开主题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基于整体性、逻辑性、发展性的原则设计教学策略,还要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结合热点问题设定探究主题,在资料搜集中提升分析能力,在纵横评价中培养情感,进而促使学生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学位